孩子有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多动症症状时,都会担心这些症状会持续到几岁,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多动症症状的持续时间没有固定答案,受孩子病情严重程度、干预时机、治疗效果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的孩子症状会在青春期缓解,有的则可能持续到成年,家长需结合孩子具体情况关注和应对。

部分孩子的多动症症状会在青春期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儿童多动症的发病高峰一般在 6-12 岁,这个阶段孩子的症状(如上课走神、冲动插话、小动作多)可能比较明显。随着年龄增长,进入青春期(12-18 岁)后,孩子的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慢慢提升,加上之前的干预和训练,约 40%-50% 的孩子症状会明显改善 —— 比如原本频繁的小动作减少,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变长,能更好地遵守规则,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大幅降低,甚至部分孩子的症状会完全消失,不再符合多动症的诊断标准。
还有不少孩子的多动症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后,甚至成年。约 50%-60% 的孩子,即使进入青春期,多动症症状也不会完全消失,会持续到成年阶段。不过,这些孩子的症状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儿童时期的 “好动” 可能转变为成年后的 “坐立不安、内心焦躁”,“上课走神” 可能变成 “工作时难以专注完成任务”,“冲动插话” 可能表现为 “说话没耐心、容易打断别人”。虽然这些症状可能不会像儿童时期那么突出,但仍会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需要长期关注和管理。
孩子症状持续时间与干预时机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如果孩子在出现多动症症状早期(如 6-8 岁)就及时接受规范干预,比如进行行为治疗(学习时间管理、情绪控制技巧)、家长培训(掌握引导孩子的方法),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能有效帮助孩子改善症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增加症状在青春期缓解的概率,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反之,若孩子的症状长期被忽视,没有得到及时干预,症状可能会持续更久,甚至加重,不仅影响学业,还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增加成年后症状持续的风险。
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多动症症状时,不要过度焦虑 “会持续到几岁”,而是要尽早行动。首先,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童保健科或发育行为专科,通过专业评估明确是否为多动症及症状严重程度;其次,根据医生建议制定干预方案,坚持进行行为训练,比如每天和孩子玩 “专注游戏”(如拼图、搭积木,逐渐延长专注时间),帮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和学习习惯;最后,多鼓励孩子,避免因孩子的症状批评指责,为孩子营造包容、支持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只要坚持科学干预和长期管理,无论症状持续到几岁,都能最大限度降低对孩子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