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女性易患抑郁症,与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相关。非疾病因素包括生理适应变化(激素波动、躯体不适、角色转换)、心理社会压力(家庭支持不足、经济负担、社会期待);疾病因素包括激素调节异常(神经递质失衡、甲状腺功能波动)、躯体基础问题(既往心理创伤、慢性疼痛),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增加了抑郁风险。

一、生理适应变化:
1. 激素波动:孕期雌激素、孕激素快速升高,会影响大脑中调节情绪的化学物质,让人更敏感,容易感到不开心或焦虑。
2. 躯体不适:怀孕后常出现恶心、失眠、腰酸背痛等,身体不舒服会消耗精力,让人更难保持好情绪。
3. 角色转换:从个人或伴侣转变为母亲,容易让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尤其是第一次怀孕的人,会因没经验而感到无助。
二、心理社会压力:
1. 家庭支持不足:若配偶关心少、家人关系紧张,或对胎儿性别过度期待,会让孕妇觉得孤单,加重情绪低落。
2. 经济负担:担心育儿、产检的花费,长期的经济压力会让人焦虑,进而可能发展为抑郁。
3. 社会期待:社会总说孕妇要保持乐观,偶尔情绪不好就自责,反而会压抑感受,让抑郁倾向更明显。
三、激素调节异常:
1. 神经递质失衡:激素变化会让大脑中帮助稳定情绪的物质减少,导致情绪不稳定,愉悦感降低。
2. 甲状腺功能波动:孕期甲状腺激素异常,可能间接影响情绪,增加抑郁的可能性。
四、躯体基础问题:
1. 既往心理创伤:若以前有过不好的经历或抑郁史,孕期可能会重新触发这些感受,增加发病风险。
2. 慢性疼痛:孕期持续的腰背疼痛等不适,长期下来会让人情绪低落,容易引发抑郁。
孕期女性若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等情况,要及时告诉家人并寻求医生帮助。家人和社会应多理解、少指责,营造温暖的环境,帮助孕妇平稳度过孕期,减少抑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