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分型:
(一)痉挛型四肢瘫(spastic quadriplegia)
以锥体系受损为主,包括皮质运动区损伤。牵张反射亢进是本型的特征。四肢肌张力增高,上肢背伸、内收、内旋,拇指内收,躯干前屈,下肢内收、内旋、交叉、膝关节屈曲、剪刀步、尖足、足内外翻,拱背坐,腱反射亢进、踝阵挛折刀征和锥体束征等。
(二)痉挛型双瘫(spastic diplegia)
症状同痉挛型四肢瘫,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痉挛及功能障碍重于双上肢。
(三)痉挛型偏瘫(spastic hemiplegia)
症状同痉挛型四肢瘫,表现在一侧肢体
(四)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
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主要包括舞蹈性手足徐动(chroeo-athetosis)和肌张力障碍(dystonic);该型最明显特征是非对称性姿势,头部和四肢出现不随意运动,即进行某种动作时常夹杂许多多余动作,四肢、头部不停地晃动,难以自我控制。该型肌张力可高可低,可随年龄改变。腱反射正常、锥体外系征TLR(+)、ATNR(+)。静止时肌张力低下,随意运动时增强,对刺激敏感,表情奇特,挤眉弄眼,颈部不稳定,构音与发音障碍,流涎、摄食困难,婴儿期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五)共济失调型(ataxia)
以小脑受损为主,以及锥体系、锥体外系损伤。主要特点是由于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障碍造成不协调运动。为获得平衡,两脚左右分离较远,步态蹒跚,方向性差。运动笨拙、不协调,可有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平衡障碍、站立时重心在足跟部、基底宽、醉汉步态、身体僵硬。肌张力可偏低、运动速度慢、头部活动少、分离动作差。闭目难立征(+)、指鼻试验(+)、腱反射正常。
(六)混合型(mixed types)
具有两型以上的特点。
二、临床分级
目前多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GMFCS是根据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受限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所设计的一套分级系统,完整的GMFCS分级系统将脑瘫患儿分为5 个年龄组(0—2 岁;2—4 岁;4—6 岁;6—12 岁;12—18 岁),每个年龄组根据患儿运动功能从高至低分为5 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此外,欧洲小儿脑瘫监测组织(surveillance of cerebral palsy in Europe, SCPE)树状分型法(决策树)现在也被广泛采用。
王超医生陕西 西安 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6 25629 7年前
10 25509 7年前
3 23129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