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obath技术
1。Bobath治疗技术是否适用于所有类型脑瘫患儿
证据
脑瘫患儿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缺少对反射性姿势和运动模式的抑制,导致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Bobath治疗技术通过对关键点的控制,达到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促通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的目的。
Bobath治疗技术还通过对运动模式协调性的促进,抑制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对脑瘫患儿正常运动发育的影响,从而实现正常运动模式的整合,防止异常模式的形成和固定。采用Bobath技术的不同手技,可以针对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特点,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因此,Bobath技术适合于各种类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
推荐
Bobath治疗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脑瘫患儿,应根据不同类型特点,选择采用Bobath治疗技术的不同手技(推荐强度B级)。
2。Bobath治疗技术是否适用于所有年龄组脑瘫患儿
证据
Bobath治疗技术对各年龄组脑瘫患儿均有效,但2岁前,尤其是1岁以内的轻度脑瘫患儿效果更好。婴幼儿时期脑生长发育快、代偿性和可塑性强,且其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模式尚未固定,这一时期患儿若能得到外界给予的刺激性治疗及功能训练,可使其学习建立正常的姿势运动模式,使其功能达到最佳效果。脑瘫患儿早期应用Bobath治疗技术是恢复其神经系统功能的有效手段。
推荐
①Bobath技术可应用于不同年龄组脑瘫患儿(推荐强度A级)。
②Bobath技术对于小年龄组脑瘫患儿更有效(推荐强度A级)。
3。Bobath治疗技术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
证据
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指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治疗者可根据患儿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抑制及促通手段,纠正患儿的异常姿势,促通正确的运动模式,激发患儿的潜在能力,使其在无意识的动作中体验作为正常活动基础的运动模式,从而在不断重复的训练中使粗大运动功能朝正常方向发育。
推荐
Bobath治疗技术可促进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推荐强度A级)。
4。Bobath治疗技术与其他神经发育学疗法结合对脑瘫患儿康复的效果
证据
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而这些障碍特别是异常姿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康复治疗效果而不断变化的,Bobath治疗技术以对患儿整体控制和诱导为主,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与其他神经发育学疗法结合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推荐
Bobath治疗技术与其他神经发育学疗法结合效果更佳(推荐强度A级)。
(二)Brunnstrom治疗技术
证据
Brunnstrom理论认为,脑损伤后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失去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而出现低级中枢所控制的原始的、低级的运动模式和姿势反射,如共同运动、联合反应、紧张性反射等,这些活动模式是脑损伤功能恢复的正常顺序的一个阶段,因此主张在恢复早期可通过本体和外感受器的刺激诱发这些异常活动或动作,利用这些异常的模式以获得一些运动反应,然后再训练患者从这些共同运动模式中分离出正常模式,向正常、复杂的运动模式发展,最终达到中枢神经系统重新组合的正常运动模式。
Brunnstrom治疗技术适合于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应用Brunnstrom治疗技术,早期通过健侧抗阻随意运动而使兴奋扩散,以引出患侧联合反应,使较弱肌肉发生收缩,以产生半随意运动。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功能性活动中,以便反复练习,使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动作渐趋完善。为引出运动反应,对于肢体的控制多采用紧张性反射和协同运动,对于躯干的控制多采用矫正反射和平衡反应。为增强治疗作用,还要利用各种感觉刺激。
推荐
Brunnstrom治疗技术可应用于脑性瘫痪康复治疗。
(三)PNF技术
证据
PNF治疗技术又称本体感觉神经促进疗法,是以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根据人类正常状态下日常生活活动中常见的动作模式而创立,PNF治疗技术可以应用于能够理解和配合指令的脑瘫患儿。治疗的原则是按照正常的运动发育顺序,运用适当的感觉信息刺激本体感受器,使某些特定的运动模式中的肌群发生收缩,促进功能性运动。通过刺激人体本体感受器,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肌纤维参与活动,促进瘫痪肌收缩,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变肌肉的张力,缓解痉挛。
PNF治疗技术强调多关节、多肌群参与的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增强关节的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完成复合动作的技巧,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和促进相应肌肉收缩,其特征是肢体和躯干的对角线和螺旋形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并主张通过手的接触、语言口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
推荐
PNF技术可以应用于能够理解和配合指令的脑瘫患儿(推荐强度B级)。
(四)Vojta治疗技术
1。Vojta治疗技术是否适用于不同类型脑瘫患儿
证据
脑瘫患儿由于缺少对反射性姿势和运动模式的抑制而导致异常,而Vojta治疗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让患儿取一定的出发姿势,通过对身体特定部位(诱发带)的压迫刺激,诱导患儿产生全身性、协调化的反射性翻身和腹爬移动运动,促进与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故又称为诱导疗法。
推荐
Vojta治疗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脑瘫患儿(推荐强度A级)。
2。Vojta治疗技术是否适用于不同年龄脑瘫患儿
证据
Vojta疗法对各年龄组脑瘫患儿均有效,但2岁前更有效,尤其是1岁以内的轻度脑瘫且尚未实现翻身和俯爬功能的患儿。婴幼儿时期的脑生长发育快、代偿性和可塑性强,这一时期异常姿势和落后的运动发育尚未固定,脑瘫患儿若能得到外界给予的刺激性治疗及功能训练,可使其学习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和功能。所以,早期应用Vojta治疗技术是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推荐
Vojta疗法可应用于不同年龄组脑瘫患儿,对于小年龄组更有效(推荐强度A)。
(五)Rood治疗技术
证据
Rood治疗技术主要侧重于促进正确感觉输入和改善运动控制。人体各种基本运动模式是在原始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人体不断接受外界的刺激,原始反射被不断修正,通过大脑皮质获得高级控制,产生对运动的记忆。
Rood疗法强调有控制的感觉刺激,按照个体的发育顺序,通过应用某些动作的作用引出有目的的反应。脑瘫患儿多伴有运动感觉障碍,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作为神经发育学疗法之一的Rood治疗技术,也可以配合Bobath治疗技术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
推荐
Rood治疗技术可促进脑瘫患儿的正确感觉输入和改善运动控制(推荐强度A级)。
王超医生陕西 西安 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6 25629 7年前
10 25507 7年前
3 23120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