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聪

文章35 阅读量1256482

简介:主任中医师,广州市第一人民南沙医院中医科

身体有无湿气,看两个地方就知道!

23 20744 1年前

  湿气到底是什么

  湿,是中医的六淫邪气之一,人体的湿气是怎样形成的呢?

  湿气,由于发病部位及症状表现的不同,分为外湿和内湿两大类。

  外湿,是由于地域、季节、气候环境等引起的,如气候潮湿,或居家潮湿、涉水淋雨、穿着湿衣、洗浴后即吹空调等原因,湿邪侵入人体,水湿停聚而成病。

  一般,外湿常见表现为关节疼痛、腰酸背痛等。

  内湿常与脾的功能失调有关。因为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多由于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导致。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常食油腻、甜食、辛辣、烧烤,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脾阳,脾不能正常“运化”,则水湿内停,出现舌苔厚腻、口舌生疮、食欲较差、腹胀、恶心、身体困重、大便溏或黏、头脸油腻,脸上长痘等症状。

  一般,内湿可通过舌苔厚腻、胃口好坏、大便性状等症状来判断。

  

4620053.jpg

  湿气重有什么表现呢?

  湿有湿热、寒湿之分,湿可以热化或寒化,转化为湿热或寒湿。

  一般与个人的体质有关。寒性体质的容易湿从寒化,热性体质容易湿从热化。

  同时也和食物本身的属性有关,如芒果、榴莲、菠萝、荔枝等,是湿中偏热的,吃多了以后就表现出一些湿热的症状,口舌生疮、口干口苦等。另外,西瓜是偏凉的,吃多也会拉肚子,这是寒湿的表现。

  湿热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口苦、口舌生疮、身体倦怠、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等。

  寒湿症状主要表现为头身困重、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舌苔厚腻等。

  湿邪入体,起初舌苔厚腻,稍重时胸闷乏力、体态困乏、大便不成形;进一步发展,会出现痤疮、关节疼痛,体型肥胖,头脸油腻,脸上长痘、长斑;久而久之还会导致肥胖,引发脂肪肝、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女性的一些妇科病如白带异常,瘙痒也与湿气有关。

  以下两点可简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

  1.看舌头。舌苔腻是湿气的表现,一般白腻是寒湿,黄腻是湿热。如果舌头胖大,边缘有锯齿,就说明体内湿气很严重,并有脾虚。

  2.看大便是否成形。如果大便不成形,沾马桶,需要用很多手纸擦屁股,说明体内湿气已经影响到了脾胃。

  湿气重的大便变化?

  一般湿气重导致的大便异常,主要是由于内湿,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导致的。大便溏、大便不爽、腹泻等是体内有湿气的外在表现之一。

  “脾喜燥恶湿”,如果体内的湿气太重,脾脏的运化功能失调,大便就会出现不成形、稀溏,或者很黏、难以擦净等现象。一系列的口中黏腻不爽、舌苔厚腻、上腹胀满不舒服的问题也出现了。

  要注意不一定所有的大便溏,都与体内湿气重有关。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找专业医生就诊。

  湿气重怎样祛?

  湿气过盛会引起人体诸多不适,若体内湿气重,出现精神疲倦、身体困重、胃纳变差、胃胀嗳气、大便不爽粘腻等症状。如何除湿呢?

  一是注意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不要长期待在潮湿的环境中,主要不可过分贪凉,如夏天睡地板,要少吃油腻、甜食、冷饮,淋雨、大量出汗后要注意及时换衣服,有条件可洗个温水澡,这些注意了可以避免湿邪侵入人体;

  二是适当运动,因为脾主四肢运动,脾健运了,就可以运化水湿,湿气不容易聚集,另外,运动出汗也可以带走部分湿气;

  三是日常饮食以清淡、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为主,多吃粗粮、蔬果、水果,避免肥腻冰冷、辛辣刺激,戒烟酒,以免影响湿热内生。适当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例如薏苡仁、赤小豆、山药、茯苓、扁豆等。

  另外,艾灸、拔罐等,也有一定的祛湿作用。如艾灸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丰隆穴等都有不错的健脾祛湿作用。

  蒸桑拿可以去湿气吗?

  不少人认为一出汗,湿就祛除了。

  其实祛湿并不是出个汗就可以排掉怎么简单。

  湿气大多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与出汗关系不大,所以祛湿更多的是强调健脾利湿。要先健脾再利湿。最简单的食疗有冬瓜皮、赤小豆、茯苓、薏米、扁豆等,这些都是“健脾祛湿”的食材,适合大多数人。

  同时,运动排汗,或者蒸桑拿要注意适度,过量大量排汗会出现气随津脱,也就是由于过度排汗,导致气也随着汗液(津液)大量的损耗,出现气虚、无力、疲倦的表现,适得其反。

  红豆薏米排湿气效果好吗?

  

4620053.jpg

  民间有说:祛湿喝红豆薏米水,不少人为了祛湿,天天喝红豆薏米水。对不对呢?

  湿气性属阴寒,易伤阳气。《黄帝内经》说:“”寒者温之”。说明温法才是治疗湿气的根本大法。

  红豆薏米水,具有化湿、清热、健脾的功效,祛湿虽好,但整个方子是偏凉性的。

  湿邪分为湿热和寒湿,红豆薏米水适合症状不严重的湿热体质。但不宜长期作为保健茶饮用,长期喝寒凉的红豆薏米水,把湿气热气压下去了,仿佛症状减轻了,但实际上把脾阳给伤了。从中医的角度,脾胃运化食物是需要阳气的。若是寒湿体质的人常吃红豆薏米水,则雪上加霜,损伤阳气。

  有一个办法可以适当缓和红豆薏米水的寒凉性,薏米有一定的健脾作用,但生薏米性凉,体寒和阳虚者都不宜服用,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炒薏米,将生薏米炒至微黄, 去其寒性,健脾祛湿功效也更明显。

  另外,很多人分不清赤小豆和红豆。红豆,是偏圆形的,体积比较大,美味的红豆砂糖水就是由它做的。而赤小豆是细长形的。红豆薏米水的红豆,是指赤小豆。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5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