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需要“望闻问切”,这个“切”指的就是诊脉了。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看医生,不管是村里卫生室还是镇上的卫生院,印象中都得把袖子撸起来,诊诊脉,然后该吃药吃药,该打针打针,现在自己学医了,回想起来,也不知道他们算中医还是西医。既然需要根据这个“脉象”来判断病情,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连脉都诊不到了,是不是就得宣布这人玩完了呢?
脉搏不跳,不代表性命堪忧。
先来看个病例,曾女士,63岁,高血压、糖尿病多年,血脂也高,就是所谓的三高人群吧,在心内科治疗高血压,可每次右边胳膊测血压都明显偏低,有时候甚至测不出来。内科医生觉得有问题,诊脉那个位置一摸,坏了,真没跳!可人还是好好儿的啊,怎么回事呢?最后检查出来是右侧锁骨下动脉闭塞,我们给她做了血管搭桥手术,基本恢复如初了。
看出来了哈,脉搏不跳,不代表性命堪忧。咱们身体里边,心脏是发动机,不停地跳动,把养分充足的动脉血液通过动脉血管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动脉血管与心相连,随心而动,在离体表近一些的地方,就可以摸得到,除了常常用以诊脉的手腕处之尺桡动脉,还有颈部之颈动脉、肘窝之肱动脉、腹股沟之股动脉、腘窝之腘动脉以及足背之足背动脉。有兴趣不妨自己感受一下。
无脉可诊是怎么回事?
还是继续来说诊脉的事儿吧,上肢血管从心脏发出一直到手腕处,其主干在解剖学上分了几段命名,分别叫做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和尺、桡动脉,各段又发出了相应的一些小分支。那么这就好理解了,只要其中任何一段发生狭窄或闭塞,心脏来的血液传输受阻,远端的脉搏就必然受到影响,要么减弱,要么消失。还好,这类疾病并不多见,在所有肢体缺血的患者中,只有不到5%涉及上肢,放眼整个人群,这个比例就更小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几千年的中医诊脉,老祖先们遇到这种无脉可诊的情况,应该不多。但是,发病率虽低,其涉及的病因可不少,先讲两个常见的,一是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二是急性上肢动脉栓塞。
一、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
锁骨下动脉闭塞,常常发生在起始段,通常不仅仅影响上肢供血,还可能会引起大脑的供血不足。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锁骨下动脉有一个分支叫做椎动脉,负责往脑子的后半部分送血,当近端锁骨下动脉闭塞以后,椎动脉也失去了血液来源,那么大脑供血也就减少了。可是不止于此,这回椎动脉叛变了,它把本就减少的脑部血液,偷偷地返向运回来给了上肢,于是就变成了曾女士的情况,血压没了,脉搏没了,虽然常常没劲儿,可至少还没有缺血坏死,可这都是因为偷了大脑的血才保住的呀,于是头晕啦,没精神啦这些脑部供血不足的症状也都随之出现了。
二、急性上肢动脉栓塞
急性上肢动脉栓塞,这是非常棘手的问题。通常出现在合并心房纤颤的老年人,心脏的不规律跳动,容易导致血栓形成,一旦脱落,这些栓子就可能随着血流流向身体的任何部位,堵塞相应的血管,最严重的情况,毋庸置疑,就是到脑子里,引起中风。而上肢受累时,一般都堵在上臂的肱动脉处,因为血流突然中断,远端瞬间失去血液供应,会出现一系列急性缺血的表现,比如没了脉搏、麻木感、没劲儿、苍白、发紫,冰凉等等。如果缺血时间较长,甚至可能出现肢体坏死,最终不得不面临截肢。
想到写这些也算是有感而发,昨天从外院转来一位老者,左上肢急性动脉栓塞,已经发病十多个小时,手背前臂冰凉,苍白发紫,感觉运动功能减退,缺血情况相当严重,已经给予积极治疗,希望这只手能保得住。
74688 8年前
1 72866 8年前
2 72586 8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