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近月

文章7 阅读量696389

简介:高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

成就一个人的不是人生道理,而是经历中荡起的彩色波澜

2 111404 1年前

  54765718.jpg

  1

  有人跟我抱怨,这二十多年来,父母把什么都考虑得尽善尽美,在每一个阶段都为自己保驾护航,要搞定的关系,要明白的道理,要防备的坑,早已提醒了千百遍。可在没有挫折中长大的自己,遇到事情反而没了主意,特别羡慕那些经历曲折的人,虽然没有旁人的帮助,但别人的独立能力确实让自己佩服的五体投地。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80后的女孩,她自我描述:正直、不笨,对人和善,却总是觉得处不好跟周围人的关系。她父亲是当地很有身份的人物,可她工作多年,却仍然还是个小职员,还因拼了父亲的背景,才得到这样旱涝保收的位置。

  想起父亲老是教导自己在这样单位上班,不能说话太直,要学着圆滑处处留心,她就特别自责,她说:工作这么多年,仍然学不会圆滑,一提醒自己当心,就对事死板,对人不冷不淡,平时好坏的事儿都不敢讲。

  可越是这样,每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她就越觉得有人要侵犯她,很多时候似乎是自己先被占了便宜,事后却后悔不已,怪自己处事不周,才处不好工作关系。她每次跟父亲谈起工作的事儿,父亲也总不忘强调要圆滑,要处处留心。

  女孩问我:是我能力有问题,还是我的经历的事情太少了?

  戓许,她的能力和经历都不是问题,因为从身处的环境中学习,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本能。而问题在于,经历过很多年的不适应,她却没有思考过父亲传授的人生道理是否适用于自己。她不是一个圆滑的人,却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圆滑;她不是一个耍心计的人,却把自己的工作事务当成阴谋诡计来计划。

  她说,还记得一个同事对她讲过:嘿,别那么认真!

  可是当父亲的慈爱叮嘱—圆滑和小心,时刻在她耳边响起。并已经内化成她骨子里的行事规则,她还能心平气和地做到不认真吗?而似乎这些父亲的最低要求都做不到的时候,她又如何不对自己感到失望呢?

  当遇到事情时,她都会挫败地说:工作怎么这么累人呀,自己是对工作最认真的人,却成了工作中最差劲的一个人。

  而对于她经历的事情,很多时候,她也有自己的看法,却又想追随父亲权威的声音,若是可以先好好跟随自己的声音,做一个对工作热情负责的人,她的生活或许早已有转机。

  2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华莱士在他的《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一书中,为我们讲了一个鱼和水的故事。

  两条小鱼在水里游泳,突然碰到一条从对面游来的老鱼向他们点头问好。老鱼说:早啊,小伙子们,水里怎样?

  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终于忍不住了,他望着另一条,问到:水是什么玩意?

  这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毕业典礼演讲之一,故事告诉我们:最简单重要的关系,往往是最难发现的,所有的教育并非为了知识填鸭,仅输入内存就好,而是真正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

  水是什么玩意?却不是每个人都问得出口的问题。而老鱼在跟小鱼对话时,却不一定知道小鱼不明白水是什么玩意。

  我去年观摩一个很厉害的老师做个案,跟以前看到不同的是,老师会问很多看起来浅显易懂的问题。我们很多时候却觉得懂了,明白了,知道了,可是老师仍然简单执着地绕过去又绕回来,直到问题慢慢呈现出来。

  当我们学会一些的心理学,有一些案例经验,却发现一些问题问不出口,原来我们都怕别人低估自己,所以把自己装的似乎很懂,以自己的猜测理解对方的描述,却错过了可以深入本质的机会。

  因为经历过,所以相信人生道理,是一种成长经验,而在该好好积攒经历的时候,轻信太多的人生道理,却未必是件好事。虽然可以让我们暂时多些炫耀的资本,也可以成为我们伪熟的保护伞,而若是上瘾了这些一知半解的命题,可能会早早就变成一个坐井窥天丧失成长动力的人。

  或许,我们不仅要学会听人生道理,更要去思考哪些道理我们真的能明白?哪些道理适用于我们?哪些已经不适应的部分应该淘汰掉?在人生经历中,这些多角度的思考,就像阳光的照射下,海面上荡起的一条条彩色波澜,当我们带着自己不同的心情去体会去感受,海或许仍然是海,但与别人眼中的海或是想象中的海,却有千差万别。

  3

  我的一个朋友,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道理我都懂,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好几年过去了,仍然天天抱怨日子枯燥无味,看书吧道理我都懂,交友吧别人说的我都懂,生活吧要怎么做我都懂。她问我该怎么办?我开玩笑似回应:怎么办的道理你都懂。她想一想说:好像的确是这样。

  为什么“道理我都懂小姐”会丧失生活的乐趣呢?她用自己的预设想法,去替代自己真正地体验生活。比如,看一本书的名字,她会想到这本书的写的东西我都懂,所以觉得一定没什么收获,她把所有内容纳入已知的框架内,相当于她已习惯了封闭自己的空间,自动忽略了可以扩展思考的机会。

  你还在用“道理我都懂”作为口头禅吗?若是尝试过,你的体验会与众不同,而活在浅尝辄止的想像里,只会错过很多宝贵的机会。

  想起我学生时代的那些年,天天叫嚷这不公平那不公平,慢慢猜发现所谓的不公平,只不过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并非存在很多不公平,我们就放弃过好自己生活的权利。认真去生活的世界,既有欢笑也有眼泪,终于懂得了世界不向自己一个倾斜,这才是最好的公平。

  后来,在网上看大家热气腾腾地做101天计划,觉得是件小case,可是等自己真做起来,才发现中间的五谷杂味非同一般。比如,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天写满两千字,一开始觉得很容易,可是遇到其他事情很忙,恰逢自己身体状态不佳,刚好有临时突发的事项冲突,或者缺乏灵感怎么也写不出来,这些时刻都考验我们的调整变化能力。只有去做过了,才会知道其中的不同,才会知道事情原来没有自己看到的如此简单。

  以前,我不太喜欢外出各种培训,我觉得所有的知识,都能通过不同途径最快地学到,甚至有时候觉得学了对自己可能也没什么用,可是每一次的培训仍然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记下来。后来听一个读MBA朋友经验分享说:每一次学习,不用学太多,只需要学到一点能真正触动自己,回来能用得上就是很大的收获了。后来,我也尝试改变这种方式,不再记下很多内容,而是好好地跟着自己的体验去走,觉察哪些部分能触动自己,再看看如何运用在需要的地方,每一次的收获都更丰满。

  我们知道,同样经历一件事情,每个人心里的感受都不同,有的人会因此振作,有的人会因此退缩,所以我更愿意相信每一件事情都有很多的面相,重要的是我们能看到哪些面,这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体验和启发,然后让我们如何去行动。到现在,我看到某些电影,听到某些故事,有时候还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我希望一辈子也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愿可以一直拥有细腻的内心和丰富的情感,让这些感触带着自己去更热情地体验生活。

  有人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掠走了青春美貌的容颜,而经历却是把上好的筛子,检验你懂的人生道理可信与否。希望当我们面对生活时,我们是用认真过的状态,不管你的心里荡起的小波澜是开心或难过,亦或遗憾或小确幸,也都总好过千篇一律的日历翻过。

  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什么样的路才是弯路,从没掉过坑里就学不会如何爬起来。经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体验,这样的收获远远大过于你知道的人生道理,而收获又会促成你更勇敢地去继续行动。大胆去体验你的经历吧!不被人生道理绑架,不被他人的行事规则所约束,才会发掘出真正适用于自己的人生道理。

  (此文由好心情app供稿。)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