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晋平

文章3 阅读量421650

简介: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中山一院胃肠外科中心

医生为什么劝你做胃镜?哪些人需要做?

22 140015 1年前

一提到胃镜许多人都觉得害怕,在门诊常常遇到人们对胃镜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但医生往往还是会反复建议一些病人去做个胃镜,为什么?

男-疼痛-腹部-胃部-胃痛-腹痛_14189111_xxl.jpg

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非常低

先看一个令人惋惜的案例。老张身体一贯自觉不错,没得过什么大病,但近半年反复上腹痛,自己去药店买药、小诊所看都没看好。在家人劝说下,来到市里三甲医院消化科就诊,在看完医生后,医生建议老张做一次胃镜。

老张听到做胃镜就不情愿,因为曾经听邻居说胃镜检查很痛苦,觉得胃镜检查很可怕,不愿意做。老张问医生,一定要做胃镜吗,能不能换一种检查或者开点药就好了?医生给他开了药,并叮嘱他一个月后来做胃镜。

吃过药后,老张感觉疼痛消失了,加上畏惧胃镜检查,便将医生的交代忘在了一边。直到半年后一天晚上胃痛的厉害,恶心不适,呕出了一大口血,家人吓坏了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给他做了急诊胃镜,最终的病理结果显示为胃癌。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新发胃癌在中国,相比韩国和日本我们的早期胃癌检出率非常低,大部分病人发现时已是进展期。韩国、日本也属于胃癌高发国,但是他们的早期发现率非常高,因此治愈率也大大提高,这主要得益于胃镜检查的普及。

听起来可怕的胃镜检查

如果受到严重胃痛或者胃出血的折磨,大部分人会愿意为治好病接受胃镜检查,但对于疼痛较轻的人们接受起来就不是那么爽快了。在消化科门诊,常常能遇到老张这样的病人,因为畏惧检查或者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胃镜而放弃或拒绝胃镜检查,最终延误了治疗。

胃镜检查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胃镜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中,通过底部带有的数码摄像探头,能直视胃内部,将胃内的变化看得一清二楚,即使是胃粘膜微小的病变,并且可以直接钳取可疑的病变组织去化验。有时一些特殊的胃镜,比如超声胃镜,因为在探头上增加了超声功能,还可以了解可疑病变的深度以及和局部组织的关系。

而CT、彩超这些我们熟知的无创性检查,对胃粘膜的诊断能力有限,主要用于扫描出一定直径的胃部病变以及在更大范围观察病变的形状和相关器官是否转移等等。但无法像胃镜一样捕捉到胃黏膜的细小变化。

做胃镜的时候虽然很多人会觉得很难受,但是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人文关怀增加和对患者体验的重视,胃镜不再是以前那样想象中的“简单粗暴”。对于咽反射特别敏感或有恐惧的人可选择麻醉下胃镜,这样一醒来胃镜检查就结束了,避免了心理上的恐惧。

哪些人有必要做胃镜?

多数亚洲国家设定40~45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在胃癌高发地区如日本、韩国等将胃癌筛查年龄提前至40岁。近年来,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建议也以40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对于一般人群的健康体检,建议45-50岁以上人群至少做一次胃镜,没阳性发现的人群3-5再复查即可;做了胃镜发现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等危险因素的人应每年随访,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对于以下三类胃癌高危人群,应引起特别重视:

1、有肿瘤家族史的人

在两三代的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其得胃癌的几率就会更高。约10%的胃癌表现为家族聚集性,有胃癌家族史比没有家族史的发病率高4倍。所以,应该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提前10年左右做肿瘤筛查,针对胃癌应做胃镜检查,每隔3年做一次,具体可根据医生建议。

2、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

长期吸烟、饮酒,特别是有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这些习惯会对胃造成较严重的损伤,应及时调整,并注意胃镜检查。

3、有慢性胃病的人

有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等长期慢性胃病的人,应积极治疗,防止疾病进展,并定期去医院复查。

下图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拟定的胃癌早期发现的筛查建议图:

胃癌.jpg

注:

PG: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

G-17:胃泌素17检测

临床表明,胃癌的早期表现非常隐蔽,约半数的胃癌患者在发现之前可能无任何报警症状(如消化道出血、呕吐、消瘦、上腹部不适、上腹部肿块等),45岁以下患者发生报警症状的比例更低,因此,不应以有无报警症状来考虑要不要进行胃镜检查。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普及,胃镜成为常规体检是一个趋势。当然我们也应该考虑人们不愿意接受的原因(难受和回避),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或负担,才能像普及其他健康体检一样普及胃镜检查。在可以预测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会有更加舒适、高效和安全的胃镜服务于临床。

本文首发于“中山一院”公众号(gz_zsyy),转载请注明来源。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频道文章推荐更多>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