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晋平

文章3 阅读量421646

简介: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中山一院胃肠外科中心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这么高,与胃病有关系吗?

82 145658 1年前

不少人被筛查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拿到报告单的一刻,许多人的心就开始七上八下,我是不是胃癌的高危人群?怎么才能杀死这些菌?不立即根治我会不会很快得胃癌?

大胃病.jpg

认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一种螺旋状细菌,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它才被发现。据统计,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高达50%-80%。

1、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

在慢性胃炎患者人群中筛查,有90%-95%的人都是幽门螺杆菌阳性,远远高于其他人群。同时如果对幽门螺杆菌阳性人群进行胃镜检查,他们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炎。

2、幽门螺杆菌也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目前根治幽门螺杆菌就是消化道溃疡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3、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

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定为I类致癌因子,胃炎迁延不愈,持续感染,可以从急性胃炎发展成慢性胃炎,由浅表性胃炎发展成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而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都是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高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也高。动物实验中,小白鼠胃黏膜感染幽门螺杆菌,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它们胃癌的发病率也要高于对照组动物。

4、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得胃癌,两者有关系,但没有必然性。

事实上,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这么高,但胃癌的发生率远没有这么高,大多数人感染后并没有症状,少部分人感染后在某些因素的诱发下导致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胃癌一般要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基础发展而来。总得来说,幽门螺杆菌阳性仅仅是胃癌发病的一个环节,遗传、饮食、环境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哪些人要筛查幽门螺杆菌?

有胃癌家族史的建议筛查幽门螺杆菌。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属于胃癌发病的高危人群,他们去筛查幽门螺杆菌是非常有意义,若查出是阳性应尽快根治,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至于其他人群,去筛查幽门螺杆菌意义不大,反而查出是阳性徒增紧张。

对于经常上腹胀、痛,有胃炎病史的人群,首选的检查并不是幽门螺杆菌,而应该是胃镜,胃镜检查可以避免胃癌、贲门癌等消化道恶性疾病的漏诊。医生在做内镜检查的同时,可以在镜下取胃黏膜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

幽门螺杆菌治疗及预防

大多数情况下,首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都发生在婴幼儿及儿童时期(多在10岁以前),成人之后的感染相对少见(但也存在)。而主要的传染源可能来自于家庭成员,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传播途径一般为口-口、粪-口途径,亲密接触、进食被污染食物和饮水都有可能传染。国外的研究发现,在城市饮用水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达4%,而且在蔬菜等食物表面也能检测到。一旦感染上了,如果不经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会陪伴您终生。

幽门螺旋杆菌目前还有很多未知的方面,有研究甚至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如果出现了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一系列情况,必须治疗。对于一个正常人,治还是不治,这是一个问题。

有部分人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复发,而且复发率有地区、种族差异性,在西方发达国家及发达地区,复发率很低,平均每年的复发率仅为2-3%左右,而在欠发达地区,复发率可高达每年10-13%。这里说所的复发包含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因为根除不彻底,残留在体内的少量细菌死灰复燃,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治疗成功后的1年内;第二种情况是再次感染了新的幽门螺旋杆菌。这两种情况都存在,在发达国家,以前者为主,在欠发达地区,通常是后者占主导地位。

预防感染及复发的根本办法是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及卫生条件,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个人能做的,主要有几点:

1、预防感染

● 采用分餐制或用公筷;

● 家人间也要注意避免互相夹菜,以免幽门螺杆菌互相传染;

● 大人把食物嚼了或咬下来再喂孩子的做法要避免;

● 有高温消毒功能的碗柜可以杀死幽门螺杆菌,或者洗碗时放在锅里用开水煮一会儿也可。

2、预防复发

●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感染很常见,所以如果有条件,家庭成员应同时检测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 初次治疗时就选用疗效好的药物和方案,尽量彻底治疗;

● 幽门螺旋杆菌还存在于人体口腔中,所以在治疗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应同时检测并治疗口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加用漱口水漱口即可);

● 治疗后定期复查幽门螺旋杆菌,如果复发,可以再次治疗。

本文首发于“中山一院”公众号(gz_zsyy),转载请注明来源。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频道文章推荐更多>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