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出生在江苏淮安的脑瘫患者,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中科院的科研人员,网友称他为中国的霍金。
脑瘫患者的逆袭
1986年,正在上海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王甦菁在儿童节目上偶然接触到了logo语言,敲个命令就能画一个圆,这让爱画画但肢体并不协调的王甦菁兴奋不已,从此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很多年后,正是这份兴趣与热爱,让患有脑瘫的王甦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逆袭成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员。
在中科院,王甦菁的研究方向是人脸识别与微表情识别,这项前沿技术不仅涉及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也与心理学密切相关,同时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落地为残疾人和老年人服务。
目前,王甦菁正在将他的研究成果整合,把无人驾驶技术从汽车上移植到代步车上,打造具有深度学习技术的智能代步工具,为行动困难者服务。
智能代步车不仅能够自动避障,还可以借助表情识别自定义更多的功能,比如利用人眼识别技术,驾驶者可以通过眨左、右眼的动作控制智能车的左、右方向灯,大大解决了行动不便者的出行问题。
生活中,王甦菁是一个思维敏捷、风趣、乐观开朗的人。他告诉我们,他做研究就像别人打麻将一样,只要爱好,一切都是娱乐,一切都能做好。
心态是最重要的,人不能像鸟一样飞,但是人类并没有觉得相对于鸟来说,自己是残缺的,人类恰恰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制造飞机、制造火箭,比鸟飞得更高、更远。
王超医生陕西 西安 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6 25674 7年前
10 25593 7年前
4 23549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