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2018年3月7)上午,我们为一例桶状胸患者实施了超微创手术。术中我们采用无管技术完成手术,术中切口仅2cm,创伤降到了极其微小的程度。
今天(2018年3月7)上午,我们为一例桶状胸患者实施了超微创手术。术中我们不但采用了最先进的无管技术,而且采用了2cm长的微小切口,这些措施使我们之前开展的微创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以下对该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介绍。
患者男,25岁,发现桶状胸10年,诉呼吸不适一年,于昨天上午入院。入院查体:胸廓呈桶状,前胸壁整体前突,肋间隙无明显增宽,双侧胸部叩诊为清音,呼吸音与心音均正常。X线胸部检查提示前胸壁整体前突,脊柱轻度侧弯,心电图未见异常。术前诊断为桶状胸。
图1,胸廓右侧面观。前胸壁整体前突,外观呈桶状。
图2,胸廓做侧面观。前胸壁整体前突,外观呈桶状。
图3,X线胸部检查(正位片):肺野无异常,肋间距正常,脊柱轻度侧弯。
图4,X线胸部检查(侧位片):前胸壁整体前突,外观呈桶状。
患者有明显不适,症状明显,且对胸廓外观极不满意,治疗欲望强烈,因此有明确手术指征,未发现禁忌征,经充分术前准备,今天上午在全麻下完成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全程采用无管技术进行手术。麻醉不插气管插管,不放置动静脉测压管,不插尿管、胃管,术后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不使用胸腔镜。
手术切口位于两侧胸壁,切口长分别为2cm(图5),以3条特殊的塑形合金板进行塑形,板的长度、形状、弧度、放置位置、固定方法均做特殊处理,经1小时手术,操作完成,手术结束。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胸廓外观恢复正常。
图5,切口长仅2cm。3条合金板通过此微小切口放置并完成所有塑形工作。
图6,术后胸廓外观恢复正常。
图7,术后胸廓外观恢复正常。
桶状胸常见于老年患者,主要继发于慢性肺部疾病之后,是一种代偿性病变,这样的畸形不适合手术治疗。但是,当桶状胸发生于青壮年时,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桶状胸对患者主要的危害来自外观,可能因为外观的异常而焦虑,有的甚至出现心理问题。桶状胸的生理危害一般并不明显,有的患者会出现胸部的某些不适,主要与心理影响有关。
由于多数患者没有生理方面的影响,如果不在意外表的异常可以不做治疗,但是,如果外表的异常已经对患者造成明显影响,则需要尽早手术。
到目前为止,国内国外均没有关于桶状胸手术的报道。在大量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用于该畸形的治疗,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相关技术进一步改进,从而达到了超微创的水平。我们的方法不但切口微小隐蔽,而且使创伤降到了极低的水平,这样的手术对桶状胸患者来说无疑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90 94352 8年前
15 90537 8年前
10 90102 8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