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廉

文章2103 阅读量18441

简介: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外科主任,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为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双侧STN核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

11 419 1年前

  帕金森患者的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仅把刺激电极置入大脑的特定部位,通过慢性电刺激来达到治疗的效果,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调节治疗,不破坏脑组织,不影响今后其他新的治疗,所以既保护了脑黑质组织,起到对因治疗的作用,延缓病情的进展。刺激参数可通过外界电脑程控,随时调节刺激强度和频率,找到最佳刺激触点,具体疗效更好,更持久。

  以下是一位帕金森患者实施双侧STN核脑深部电极埋藏刺激术的过程,术者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王学廉主任。供帕金森病患者及其家属参考。

  帕金森患者入院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辛某,65岁,男性,山西籍,主因“双侧肢体僵硬及活动不便5年”入院。

  病程描述: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下肢抖动,未予重视。3年前发现左腿抖动加重且无力,走路拖步,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腔梗”,给予针灸治疗1月,无治疗效果。

  09年于当地另一家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美多芭片”口服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佳。后病情渐发展至右下肢抖动,双上肢僵硬,给予“美多芭片、泰舒达”等药物口服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佳。

  近3月来,双下肢僵硬、无力较前明显加重,增加药物治疗效果差。为寻求进一步治疗,特来我院,门诊以“帕金森病”收入我科。

   初步诊断:帕金森病。

   诊断依据:1、老年男性,慢性病程,主诉:双侧肢体僵硬及活动不便5年;2、主要

  临床表现:双下肢震颤,僵硬,活动不便,双上肢僵硬,活动较差。3、美多芭治疗有效。

  4、双侧肢体肌力Ⅳ级强,双侧肢体肌张力高,有震颤,腕部张力高,手掌运动不便,手

  指运动不灵便。起步困难,步幅小,上肢摆动小,抬脚无力。双侧指鼻、对指、轮替试验

  慢。

  帕金森病患者行手术当日记录术者:王学廉主任医师 日期:2012-12-10

  患者今日在局麻加强化下行立体定向下行双侧STN核脑深部电极埋藏刺激术。常规画线、消毒。局部浸润麻醉。安放头部定位器顺利。MR下行头部靶点解剖学定位,定位完毕后送入手术室,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局部浸润麻醉,双侧额顶部距眉间中点12cm中线旁开3cm纵行切开头皮4厘米。颅骨钻孔,骨缘涂布骨蜡。星状切开硬膜,电灼皮层。

  于右侧STN核置入微电极,行体外电刺激以验证疗效,观察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及眼球运动异常等不适的刺激阈值满意,给予体外刺激后患者左侧上肢及下肢肌张力明显减低,关节活动改善明显,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患者对治疗效果不确定。

  固定电极后以同样方法刺激,疗效同前,提示电极无移位。给予连接体外刺激导线,缝合切口并包扎。左侧同样处理。术中出血不多,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安全返回病房。给予抗炎、止血、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配合良好,无明显不适主诉,术后安返病房,继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帕金森病患者术后恢复记录

  术后第一天,患者体温37.0℃,神志清,精神可,进少量流食,睡眠可,小便夜尿多,大便便秘。诉头皮痛,感觉肢体运动较术前好一些。肢体肌张力较前无明显变化,肢体肌力均为Ⅳ级。

  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示: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平稳,养神经、营养支持等治疗。

  术后第二天,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进食、睡眠可,二便正常,头皮痛减轻,未诉其他不适。今日换药,见伤口愈合可。患者诉感觉肢体运动较术前强些。

  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示: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继续给予营养神经、抗炎等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出院时的记录

  患者意识清,精神可,食纳睡眠可,二便正常,未诉其他不适。查体见生命体征平稳,粗测理解力、记忆力、定向力及认知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粗测嗅觉正常双侧肌力均为Ⅳ级强,双上肢肌张力无明显变化,双下肢肌张力较术前稍下降。见伤口愈合可,现已拆线。

  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示:患者术后病情平稳,可准出院,出院需继续服药,1个月后来院开机。

  帕金森患者出院后的回访记录:辛某出院后,在家人的无微不至照顾之下,身体和精神都恢复的挺好,而且在脑起搏器的帮助下,辛某的双下肢僵硬、无力症状,渐渐得到了缓解,经过每天坚持的锻炼,辛某已可以独立行走,多次电话回访时,辛某本人述,这脑起搏器真的很神奇,感谢唐都医院,感谢王学廉教授可以让他再次站起来。

  【术式解读】“脑起搏器”是脑刺激器的通俗名称,既将一支不足1毫米粗细的精细电极,在患者大脑上精确定位后,放置到脑内的特定部位。这支电极与火柴盒大小的微电脑刺激器相连接,通过微电脑刺激器发送个性化的电信号,整合大脑的相关信息传递,使人体的活动达到协调状态。而安装电极既不损伤大脑,也不会改变大脑的任何结构。

  微电脑刺激器通过患者的皮下“隧道”植入到胸前皮下,皮肤表面没有任何痕迹。医生用手中的遥控器对准埋置在患者皮下的微电脑刺激器,就可以调控需要的参数,改善患者的病态,患者即可恢复正常人的生活状态。而且,“脑起搏器”的刺激作用是可逆转的,关闭刺激电源,其作用随即停止。其次“脑起搏器”不对脑组织造成永久性损害,其安全程度比“细胞刀”造成的毁损手术要高。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频道文章推荐更多>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5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