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义春

文章105 阅读量1880262

简介:主治医师、主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科

女性内分泌失调危害有多大?

18745 1年前

  

  内分泌失调是现代女性容易患上的妇科疾病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内分泌系统是健康的生化方面不可分割的要素,内分泌系统产生大量的激素来调节体内每一个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代谢功能,对于我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内分泌紊乱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而生活中很多的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内分泌系统,造成及时分泌的失调。临床中,90%的女性都有或重或轻的内分泌失调表现,内分泌失调对于女性身体的危害是极大的,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那么,如何检查出是否有内分泌失调症状呢?

  

  内分泌失调的检查

  内分泌失调是一个统称,并非但一病体。它包括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甲状腺素等方面的失调,所有的激素出现异常都可以称为内分泌失调。临床上一般可通过内分泌六项检查来判断人体是否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检查实际上就是看LH(黄体生成素)、FSH(促卵泡激素)、PRL(催乳素)、PROG(黄体脂酮素)、E2(雌激素睾酮)这几项指标激素分泌水平是否正常。

  1、促卵泡成熟激素(FSH):是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其主要功能是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成熟。血FSH的浓度,在排卵前期为1.5-10U/L,排卵期8-20U/L,排卵后期2-10U/L。FSH值低见于雌、孕激素治疗期间、希罕氏综合征等。FSH值高见于卵巢早衰、卵巢不敏感综合征、原发性闭经等。

  2、促黄体生成素(LH):也是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原蛋白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排卵,形成黄体分泌激素。血LH浓度,在排卵前期2-15U/L,排卵期20-100U/L,排卵后期4-10U/L。低于5U/L比较可靠地提示促性腺激素功能低下,见于希罕氏综合征。高FSH如再加高LH,则卵巢功能衰竭已十分肯定。LH/FSH>=3,则是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依据之一。

  3、催乳素(PRL):由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之一的泌乳滋养细胞分泌,是一种单纯的蛋白质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乳腺的增生及乳汁的生成和排乳。在非哺乳期,血PR1正常值为0.08-0.92nmol/L。高于1.0nmol/L即为高催乳素血症。

  4、雌二醇(E2):由卵巢的卵泡分泌。主要功能是使子宫内腺生长成增殖期,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血E2的浓度在排卵期为48-52lpmol/L,排卵期370-1835pmol/L,排卵后期272-793pmol/L。低值见于卵巢功能低下、卵巢功能早衰、席汉综合征。

  5、孕酮(P):由卵巢的黄体分泌。主要功能是促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血P浓度在排卵前期为0-4.8mnol/L,排卵后期7.6-97.6nmol/L。排卵后期血P值低,见于黄体功能不全、排卵型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

  6、睾酮(T):女性体内睾酮,50%由外周雄烯二酮转化而来,25%为肾上腺皮质所分泌,仅25%来自卵巢。主要功能是促进阴蒂、阴唇和阴阜的发育,对雄激素有拮抗作用,对全身代谢有一定影响。女性血浆睾酮水平在0.7-2.1nmol/L,T值高,称高睾酮血症,可引起女性不育。

  

  内分泌失调的原因

  生理因素:人体的内分泌腺激素可以保持生理处于平衡,但这些生长调节剂一般会随年龄增长而失调。有些人的内分泌失调来自于遗传。

  营养因素: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就必须有足够的、适当的营养,否则,内分泌等问题就会一一出现。

  情绪因素:心理也是个重要原因。我们要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哪一种压力都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难以彻底放松下来。这种紧张状态和情绪改变反射到神经系统,会造成激素分泌的紊乱,即通常所说的内分泌失调。

  环境因素: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我们内分泌失调罪责难逃。空气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在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导致内分泌失调。

  对于内分泌失调的原因为大家进行了详细介绍,女性朋友们应在生活工作中,有意识的避免上述因素的发生,杜绝内分泌失调症状的出现。以免给自身带来危害。

  

  内分泌失调的危害

  1脾气急躁

  内分泌失调女性经常会出现一些脾气变得急躁,情绪变化较大的情况,出现出汗、脾气变坏等,这可能是女性内分泌功能出现下降导致的。

  2妇科疾病

  妇科内分泌疾病很常见,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不规律、痛经、月经不调等都是妇科内分泌的疾病,还有一些乳腺疾病也和内分泌失调有关,有些面部色斑也是由于妇科疾病造成的。

  3肌肤恶化

  很多女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亮丽的脸上突然出现了很多黄斑、色斑,抹了不少的化妆品也无济于事,其实这不只是单单的皮肤问题,这些色斑也是内分泌不稳定时再受到外界因素不良刺激引起。

  4肥胖

  “喝凉水都长肉”,很多人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据内分泌科医生介绍,这可能和本人的内分泌失调有关系,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不注意膳食平衡等饮食习惯也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

  5不孕

  有的女性婚后多年,性生活正常,却怀孕无望,去医院检查,医生告之,先调调内分泌,究其原因,是因为内分泌失调,使得大脑皮层对内分泌的调节不灵;或是子宫内膜受损,对女性激素的反应不灵敏,反射性地影响内分泌的调节,降低了受孕成功的机会。

  6乳房乳房胀痛、乳腺增生

  乳房胀痛、乳腺增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内分泌失调,乳房更重要的作用则是通过雌激素的分泌促进其生长发育,所以一旦内分泌失衡,紊乱,便容易形成乳腺增生。

  7体毛多

  不论男女,体内的内分泌系统都会同时产生与释放雄性激素与雌性激素,差别在于男生的雄性素较多,女性的雄性素较少,这样才会产生各自的特征,但当体内的内分泌失调时,女性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就可能会有多毛的症状。

  8白发

  早衰:华发早生也可能是个内分泌问题;另外,内分泌失调,尤其是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

  当女性朋友出现以上症状时,就该引注意了,表明您身体处于不健康状态,上述表现对于女性朋友来讲,是危害,也是症状,所以要学会预防和护理。

  

  女性内分泌失调的调理

  一、改善生活习惯

  内分泌失调代表荷尔蒙的不稳定状态,调节内分泌主要从饮食、运动上入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果蔬、高蛋白类的食物,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多参加各种运动锻炼,加强体质,还要有科学的生活规律,不要经常熬夜,以免破坏正常的生理规律,造成荷尔蒙的分泌失衡甚至不足,进而引发其他疾病,还要保证注意休息、充足睡眠。

  二、中药调理

  从中医上来说,内分泌失调是阴虚的表现,是由气血淤滞所造成。淤血滞留体内、脉络受阻、外毒入侵人体、产后恶露不下等都可能会引致气血淤滞。很多女性常见病,其实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引起。因此,治疗这些病症,要从调节内分泌入手,令气血通畅,使精血滋养全身,促进血液循环,由内而外的全面调理。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对功能亢进者应多注意养阴治疗,而对于功能减退者往往表现有气血两虚、肾虚等,一般是给予补血益气,补肾等治疗,使情况得以改善。

  三、调节情志

  从中医上来讲,情志也对内分泌有一定影响,所谓的“情志”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精神心理状态。《黄帝内经》反复论述了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对人体脏器所造成的损伤,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情绪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人体雌激素等的分泌。

  女性因为特殊的生理及心理特性,也会出现独特的情绪表现,她们因为较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经常出现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以要主动调节情绪,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心境,以减轻特殊生理周期前后皮肤的变化,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当然,还要保持规律的生活和充足的睡眠,尤其是在月经、更年期等特殊的日子里,更要注意及时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

  调理内分泌的茶饮

  1. 补血药茶

  当归片5~10克,桂圆干3-6枚。当归片、桂圆干放入杯中,用热水冲泡10分钟即可饮用。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效果,桂圆性温热,可补血。二者泡汤后饮用,可改善月经量骤减、女性脸色惨白等症状。

  2. 调经药茶

  玫瑰花苞少许,柴胡5克。把柴胡洗净,加水以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煮20分钟,可加入少许冰糖或红糖调味。将煮好的柴胡汤倒入盛有玫瑰花苞的茶杯内即可饮用。这款玫瑰花茶适合月经周期不准,且内分泌失调导致脸上长青春痘的女性饮用。

  3. 痛经茶汤

  益母草20克,绿茶2克。将益母草、绿茶放入杯中,加开水泡开,候温加入少许蜂蜜调味即可饮用。益母草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的功效,是女性调经的常用药材。凡因气血不顺畅、血液阻滞而引起痛经的女性都可多喝此茶汤。

  对于健康人而言,身体中的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激素往往处于平衡的水平。但是倘若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太多或者太少,就会导致新陈代谢的紊乱,继而引发精神、情绪、皮肤等方面的疾病,而由于当今社会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女性出现内分泌紊乱症状,严重者甚至影响工作生活以及生育情况,所以女性朋友们应提高防护意识,定期做好各项检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作者简介:

  

  

  吴义春医生北京 北京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中医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