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义春

文章105 阅读量1880137

简介:主治医师、主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科

为什么北方也会有湿气? ​​​​

32 35938 1年前

  撰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吴义春医学博士

  微信公众号:健康春旅(Tcm_wyc)

  在中医的各类经典著作中,以及当下各种养生保健、医疗论坛的栏目中,“湿气”是最易被中医和养生专家提起的词汇,可以说湿气已成了当今时代人们主要的健康隐患之一,百分之九十的朋友体内都有湿邪潜伏,有湿邪的舌苔往往是偏厚腻的,所以有人说“十人九湿”。生活中许多朋友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疾病或多或少都跟湿邪有关。湿气为长夏的主气,这提示我们从这个季节开始更应该注重清除湿气。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这也说明,湿邪的难缠不易去除的特性。

  

  案例分析

  去年曾接诊过一个疑难病例,患者高烧39度多日不退,在北京怀柔当地医院就诊,诊断结果是阑尾炎,手术切除阑尾后再次发烧。这时候患者还出现了咯血症状,医院考虑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建议转外院就诊。于是又转到其他医院救治仍未见起色,发烧症状仍间断持续。后经朋友推荐来找我处看诊,经过一番舌脉合参后,我按照中医“湿热弥漫,少阳不解”的辨证理论,给予患者朋友七天中药治疗并要求其监测每日体温。复诊时患者反馈:一副药后体温恢复正常,舌上黄腻有所消退,监测一周体温未再反复,不仅帮患者减去痛苦,同时也帮他们节省了大部分医药费。我记得当时开玩笑的和他们说:“您要是早点找到我,或许阑尾就不用切了。”

  

  

  实际上,人体有些疾病西医的先进仪器确实是诊断不出来的,就比如“湿邪”。在治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中,中医最怕湿邪。其中一原因是,湿邪潜伏在人体内的纵深程度不同,症状表现也不一样,在治疗上所用的药量也有所差异,如不能对症,效果甚微。那么,湿气可以潜伏在人体哪些器官,又分别有哪些症状表现和危害呢?

  湿邪的分布程度

  

  一级湿邪:在表皮

  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头脸油腻、长痘。

  二级湿邪:在肌肉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级湿邪:在骨骼,即是骨寒湿,俗称风湿。

  症状:肩周炎,肩痛,颈椎劳损,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四级湿邪:在脏腑(子宫、卵巢、脾胃、肺)

  症状:脾胃湿困,大便粘滞不爽,易咳有痰,妇科炎症,白带有味。

  五级湿邪: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

  从上面湿邪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程度、不同部位湿邪对人体各器官的危害都是不一样的。湿邪发病部位弥漫,伤人多隐缓而不觉。中医对湿邪的认识极为深刻。从中医理论讲,“湿气”分为两种:内湿和外湿。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停聚体内而成;外湿为湿邪由外侵犯人体而成,多由阴雨连绵,气候潮湿,或居处湿地,或水中作业,或淋雨涉水,或沐浴后头发未干等皆易导致湿邪外感。从地域差异来区分的话,北方多属于内湿,南方多属于外湿。

  

  湿气的地域分布差异

  北方内湿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北方是干燥的。但这并不证明北方没有湿,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对于湿病有着精湛研究和发挥的路志正老前辈有”北方亦多湿”的理论。路老指出湿虽为人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质,然湿气太过则成湿邪而为害人体,易使人精神倦怠,胃纳呆滞,昏眩重痛等湿邪病证迭起。

  北方人喜欢夏季吹空调,在人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季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

  此外,清代医家华岫云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内生之湿,必其人膏梁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致使脾胃受损,中阳困遏,水湿停聚之症有增无减,内湿病症明显增多。”该文献所记载的饮食结构,正是北方人的生活习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容易导致北方湿亦多见,这个“湿”更多指的是内湿。

  

  南方外湿

  我国南方气候一年四季多雨潮湿,所以南方风湿病人明显多于北方,主要是由于南方气候潮湿,容易外感湿邪。中医学认为“湿气通于脾”,在正常情况下,脾能够把进入人体的水液和湿气布散到全身,发挥滋润、濡养的作用,所以一方面南方空气湿润滋养人,皮肤较细润;或运输到排泄器官,化为汗、尿等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但是如果湿气过重,超出了脾能够负担的限度,就会使水液在体内停滞,反过来影响脾的功能,从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水肿等病变,故《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有人这样形容南方的湿气:“刚刚打开一袋膨化食品,上个洗手间回来,食物就软了。”足见南方天气之潮湿,如不及时排湿解热,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在北方也是同样道理,如果内湿长期积滞,不能及时祛湿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十人九湿——湿气不除,百病缠身

  

  湿气的中医疗法

  在湿气的治疗上,中医拥有几千年的治疗经验,无论北方的内湿、南方的外湿均可除之而后快。国医大师路志正老前辈根据现代湿病的变化,发展湿病诊治。根据不同症状和病因,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扶正祛邪类

  益气健脾祛湿法

  益气健脾祛湿法系运用甘温或甘平药物,具有健脾益肺、补益宗气功能,使脾健湿运、肺司治节、三焦通调、水湿输布的治法。适用于湿浊阻滞日久,脾肺气虚,治节升降失司,所致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恶风、眩晕耳鸣、咳嗽胸痹、纳呆脘闷、大便溏软、肢体浮肿、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白腻等。常用药物,如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黄芪、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等。代表方剂,如六君子汤、防己黄芪汤、实脾饮等。

  兼化痰、活血、消食类

  祛湿化痰法

  祛湿化痰法是运用辛散苦燥药物,具有燥湿健脾、宣肺化痰功能,使肺脾痰湿蠲除的治法。适用于脾胃湿困,湿蕴化痰,上阻于肺,所致咳嗽、哮喘、痰多色白、头晕身困、脘腹胀满、大便溏软、舌苔腻浊等。常用药物,如半夏、橘红、茯苓、杏仁、薏苡仁、旋覆花、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车前子等。代表方剂,如二陈汤、杏苏散等。

  

  兼祛散风寒、清暑类

  清暑化湿法

  清暑化湿法是运用芳香清凉药物,具有清暑化湿功能,使外受暑湿证得解的治法。本法结合补益气阴、运脾化湿、分消走泄等法,此方适宜长夏暑湿弥漫季节,适用于素脾弱湿蕴、情志不舒、思虑过度,遇暑季外受风邪暑湿、内蕴暑热湿邪,所致发热、口渴、汗多、头晕倦怠、多梦少寐、心烦急躁、纳呆恶心、胸闷脘胀、大便溏薄、小溲短赤、舌苔腻等。常用药物,如青蒿、荷叶、香薷、藿香、佩兰、厚朴花、半夏、茯苓、杏仁、薏苡仁、扁豆、滑石、竹叶、通草、茵陈、芦根、西瓜翠衣、银花、连翘等。代表方剂,如新加香薷饮、东垣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蒿芩清胆汤等。

  湿气致病多种多样,中医治湿丰富多彩。湿气留滞在胃肠,包括容易拉肚子,胃怕凉的寒湿(此用附子理中);湿气饱和于心脏,如心衰水肿不能平卧(此为脚气冲心,可用鸡鸣散);湿气胶裹在肺脏,湿与热合,如湿热型咳嗽(胸满,痰多,舌苔白厚,可用甘露消毒丹合麻杏苡甘汤);湿气困泛于肌表,如全身疼痛的寒湿伤血痛;湿气黏滞在关节,部分人以关节疼痛为主,舌苔黄腻(可用加减木防己汤),其中有一类在目前男性朋友中多见,就是湿热下注,下肢关节红肿,多为痛风发作(可用《医宗金鉴》化湿热的方法),治疗湿气的方法可谓丰富多彩,您属于哪一种呢?

  

  对于湿气,除了治疗还要从根本上进行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远离潮湿环境,勤运动少懒惰,水分摄取要适量。想要了解更多湿气的症状、病因、判断方法可参阅笔者“十人九湿——湿气不除,百病缠身”一文。

  作者简介

  

  咨询预约:

  咨询方式:爱问医生

  出诊地点:北京普康中医医院

  出诊时间:每周六上午[提前2天,电话预约制]

  预约电话:84128685,15001306323(医助电话,提前1-2天预约)

  更多健康科普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健康春旅”。

  

  吴义春医生北京 北京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中医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