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义春

文章107 阅读量1908164

简介:主治医师、主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科

火不可乱降,上火应该做什么?

20765 1年前

  撰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吴义春医学博士

  微信公众号:健康春旅(Tcm_wyc)

  更多健康问题欢迎您进入爱问医生、健康春旅等平台咨询。

  近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干热风预报+高温预警”,部分地区地表最高温可达40℃。气温偏高、日照偏强,空气干燥,在午后风力作用下,地表水分快速蒸发,此轮干热风天气影响的不仅是农作物,还有我们人类。火热之邪燔盛,许多朋友出现了面红目赤、头晕头胀、耳鸣耳聋、口舌生疮、皮肤疖肿、心悸不安、失眠烦躁、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症状,这就是俗称的“上火”。出现“上火”症状,很多朋友倾向于自行购买降火药服用,有时效果却并不如人意,火不可乱降,去火不到位,会使身体愈加虚弱。“火”在中医里是什么概念,分为哪几种类型?降火有哪些讲究?普通百姓在使用降火药方面有哪些误区?夏季 “上火”应该做些什么?针对此类困惑向您一一道来。

  

  从中医理论讲,人体分阴阳两个方面,它们是消长平衡、相互制约的关系。阴阳平衡才能保证人的身体健康,一旦阴阳失调就会出现病症。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阳盛则热或阴虚火旺都会导致“上火”。人体内的上“火”可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端。

  实火

  实火,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此外,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实火患者表现为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躁、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舌见芒刺、脉实滑数。治疗上宜采用清热泻火、苦寒制火的方法,常用药有三黄片、牛黄上清丸、牛黄清胃丸、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虚火

  很多朋友对虚火认识不清,用去实火的办法并不能使“火”很快去掉。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神劳心过度,导致脏腑失调、体虚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如《黄帝内经》讲“阳气者,烦劳则张”,即出现过度消耗阳气也会出现“上火”的情况,这种火一般属于“虚火”。虚火可细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证型。阴虚火旺多表现为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细数,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常用药有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气虚火旺者亦不乏其人,之前可见于兵荒马乱、食不果腹者,今可见于产后术后气血亏虚者,常见症状有全身发热、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甘温除热为原则,常用中成药主要是补中益气丸等。

  

  如何自行判断火的虚实?

  由于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普通老百姓常不能准确区分实火和虚火,容易判断失误。为此,可能许多朋友要问了,如何才能判断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呢?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可以通过你的舌头状态判断虚实。

  

  上图为实火者的舌头,舌头整体颜色红得比较厉害(中医称为红赤),舌苔比较厚,有的舌苔甚至呈黄色。只要出现这样的舌苔,就代表体内有实火,此类患者常伴有大便秘结或大便粘滞不爽。

  

  上图为虚火患者的舌头,舌体一般表现为红而小,或者胖而大也不乏少见,多属于脾虚有湿,湿中有伏火,此类多代表体内有虚火,此类患者多伴有口腔溃疡或者唇炎。

  “上火”还得分清是哪的火?

  对于“上火”,还应判断上火部位从而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如临证把头昏头胀、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称为“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灼痛等中间部位的称作“中焦火”,把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偏下部位的称作“下焦火”。再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煽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从脏腑角度具体分为:

  

  心火:常表现为:舌尖红绛,心神不宁,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便黄赤,尿道灼痛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大部分皮肤病疮疡病疼痛瘙痒皆与心火过旺有关。

  肺火:常表现为:咳嗽喘急,咯黄稠痰,口鼻干燥,咽喉肿痛,易流鼻血,大便干结等。肺火过旺多表现为呼吸系统火热之象(包括鼻)。

  胃火:常表现为:胃脘灼痛,口臭喜冷,吞酸嘈杂,牙龈肿痛,消谷善饥,便秘尿黄等。胃火过旺多表现为消化系统火热之象(包括口腔牙龈)。中焦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如果中焦升降失常,常会导致反复口腔溃疡,从中焦论治口腔溃疡效果较满意;而部分患者反复唇炎,因为脾其华在唇,所以从脾中伏火论治效果会比较理想。

  肝火:常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耳鸣口苦,急躁易怒,胸胁灼痛,噩梦纷纭等。肝火过旺多表现为情志急躁易怒,肝经循行出现疾患(如男性的阳痿早泄,阴囊潮湿,脂肪肝等;女性的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

  肾火:常表现为: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咽干颧红等。肾火主要指人体生殖系统相火妄动的表现。

  

  您属于上面哪一种呢?另有两类临床多见的“上火”值得关注,一类:属于“脾胃伏火”,可见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或小儿口臭唇焦,不吮乳弄舌,临床常用泻黄散治疗;一类:属于“内伤火郁”型,常表现为四肢发沉困热,皮肤肌表发热发烫,严重至筋骨间热往外透,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临床可用升阳散火汤治疗。

  很多人认为 “上火”是小毛病,吃点药或者自我调节一下就可以了。实际上上火有的情况下比较轻,是可以自己调节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人体阴津耗伤,严重者易危及生命。

  “上火”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从不同人群来讲,上火对人的危害是不一样的。

  对于成人而言,如果饮食辛辣,加上天气炎热,常常会引起脾胃伏热、心火上炎。而人在“上火”时,抵抗力会降低,就会出现如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症状。内火常是人体发生感冒的体质基础,外寒是感冒产生的重要诱因,“上火”的人更容易感冒。

  

  对于孩子而言,“上火”多是因为食积造成,孩子体内的残留物质无法及时排出会加重胃肠负担,日久便在胃肠道产生毒素,形成有害物质。久而久之,有害物质将降低免疫力,使人体易被外界病毒所侵害,如风寒以及各类病毒趁虚而入,造成感冒、腮腺炎、心肌炎等病症。此外,孩子上火还会引发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

  

  对于女性而言,上火导致容易导致便秘、皮肤干燥暗黄,尤其是经期经常上火,可能会诱发乳腺癌或子宫癌等严重病症。

  

  如何从根本上清热去火?

  上火用药,需遵医嘱,实火、虚火要区分对待。虚火不能一味使用苦寒泻火药物。一旦上火,老百姓往往自发的选用牛黄类药物,如:牛黄上清片、牛黄清胃丸、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但这种药一般用于去实火,牛黄属大寒之物,这些药物过于猛烈,清心解毒不当会引起胃肠不适,常见就是腹泻,特别是脾胃虚寒、体质虚弱者更应该慎用。误把虚火当实火治,容易虚上加虚,人体阴阳平衡进一步被打破,甚至往更虚方向发展。此时建议用中药滋阴降火或升阳散火。

  

  对于“实火”,需要针对不同脏腑的火热症,给予适当的泻火药有针对治疗。

  1 如果以口渴、唇裂、心烦、失眠、小便短赤、舌尖红、口舌生疮为主要症状者,成人可服牛黄清心丸(片),小儿可服导赤丹或珠黄散等;

  2 若以头晕耳鸣、急躁易怒、面红耳赤、暴发火眼、胁肋灼痛、口干口苦、尿黄便干为主者,可服龙胆泻肝丸等;

  3 若口臭、口渴喜冷饮、食多易饥、齿龈肿痛、风火牙痛、肛门灼热、大便恶臭明显者,可选服牛黄清胃丸、大柴胡颗粒、清胃散等;

  4 而皮肤肌肉疖肿疮疡、痄腮红肿者,可选服连翘败毒丸、小败毒膏,小儿可服犀角化毒丸或化毒丸。

  孕妇或年迈体弱者夏日上火时,不可滥用泻火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在上火的治疗上,因火分为虚火和实火,去火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对于“虚火”需要辨别清楚是阴虚还是气虚;对于“实火”要分清是肝火旺还是肺火旺等等,所以降火药不可乱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如何有效预防上火?

  上火一年四季均会发生,因此,我们要时刻做好预防工作。避免“上火”:首先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定时定量进餐,不为赶时间放弃一顿,也不为一席佳肴而暴饮暴食,安排各种活动需适当而有节制,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免过度疲劳、抵抗力下降。 其次,清淡饮食,多吃“清火”食物,如新鲜绿叶蔬菜、黄瓜、橙子、绿茶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而胡萝卜对补充人体的维生素B、避免口唇干裂也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可以口服各类清凉冲剂,如桑叶、菊花、薄荷代茶饮、金菊冲剂等对“清火”也很有效。

  

  作者简介:

  

  咨询预约:

  咨询方式:爱问医生

  出诊地点:北京普康中医医院

  出诊时间:每周六上午[提前2天,电话预约制]

  预约电话:84128685,15001306323(医助电话,提前1-2天预约)

  更多健康科普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健康春旅”。

  注:以上文章为本人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吴义春医生北京 北京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中医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