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吴义春医学博士
微信公众号:健康春旅(Tcm_wyc)
更多健康问题欢迎您进入爱问医生、健康春旅等平台咨询。
夏季天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热”,炎热的天气患各种夏季病的患者日益增多。夏季人体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机体功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食欲下降,情绪低落,导致抵抗力下降,同时高温、高湿的气候又给病原微生物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夏天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所以称之为“多事之夏”。那么,夏季因高热诱发的疾病有哪些呢?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夏季常见病之一:中暑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高温中暑病例时有发生。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产热大于散热,体内热量蓄积过多,引起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会产生一系列中暑症状。此外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都是中暑常见的诱因。
中暑的症状表现
在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大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及发麻等情况,就要考虑中暑的可能。根据症状的轻重,中暑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度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以出现混合型。重症中暑可导致死亡。
如何预防中暑?
1.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活动、滞留;
2.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
3.回家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
4.凉水冲手腕,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可以降低血液温度。
5.家里常备防暑降温药,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按药物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发生中暑怎么急救?
许多朋友对于中暑急救缺乏认识,一旦身边人出现中暑症状时,显得束手无策。因此,当患者出现中暑症状时:
1.迅速将患者从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并喝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
2.可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3.用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用30%酒精擦浴直至皮肤发红;
提醒大家,如果患者出现重症中暑症状,一定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将病人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中暑最严重情况——热射病
上文我们提到了中暑的症状及一系列预防措施,热射病属于中暑的一类,属于最严重的一种等级。中暑按严重等级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近来由于天气炎热,全国各地因热射病住院,甚至死亡的患者持续增多。7月9日,淄博一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因为中暑,最后不治身亡。送医时,产妇体温高达40多度,心脏和肝脏都有不同程度损伤。医生诊断产妇已经属于热射病;6月3日-6月6日,深圳市急救中心共接到中暑报警30宗,其中1人院前死亡。死者是一名39岁的男子,死因也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一种,对人的生命危害最大,死亡率超过50%,其典型症状是体温超过40℃。当身体无法调节自身的体温时,会发生热射病。高温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身体温度温迅速升高。如果不接受紧急救护,热射病可导致死亡或残疾。
热射病的症状表现
热射病的表现多样,可能包括:头晕、搏动性头疼、恶心、极高的体温(口腔体温大于39.5摄氏度)、皮肤红、热、且干燥无汗、怕冷、快速、沉重的脉搏、意识模糊、口齿不清、不省人事。
热射病的急救知识
如果看到以上任何迹象,说明此时的情况很有可能足以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在试图给病人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不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病人降温,比如:将病人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病人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病人身上;用凉水擦拭病人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天气干燥时,将病人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另外,还要注意监测病人的体温,坚持努力帮助病人降温直到体温降到38摄氏度,要注意不要给病人喝水,尽快得到专业的医疗救助。
有时,病人的肌肉会因热射病发生不自主的抽搐。发生这种情况时,要阻止病人伤害到自己。不要在病人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喂液体给他/她补充水分。如果发生呕吐,请翻转病人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
夏季常见病之二——疰夏
疰夏是因素体虚弱、复感受暑热之气而引起的以乏力倦怠、眩晕心烦、多汗纳呆,或有低热等为临床特征的外感热病。疰夏的发病,以芒种、夏至、小暑为高峰期,如遇到黄梅则要延续到大暑,立秋后症状会渐渐见退。疰夏是一种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疾患,多见于潮湿多雨的江南水乡。
疰夏的病因
中医理论认为,素体脾虚者,在气候炎热、雨湿较多的夏日,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体内湿热过重,脾胃、心肺一时无法适应、调整过来,湿热相合,导致疰夏。 疰夏的典型症状包括:恶心、乏力、烦热、纳差、濡脉、舌淡体胖。
疰夏的常见证型有:
①气阴两亏型疰夏。证见神疲倦怠,乏力嗜睡,眩晕多汗,心烦口渴,纳呆体瘦。舌胖有齿痕、苔薄、脉细弱。治宜清暑益气养阴,方用清暑益气汤加五味子、白芍等。
②暑湿困脾型疰夏。证见神疲倦怠,乏力嗜睡、脘闷纳少,口淡恶心,便溏,苔腻,脉濡。治宜清暑化湿,方用藿朴夏苓汤合六一散。因暑湿引发的疰夏也可用生脉散、清暑益气汤等药物治疗。
疰夏的预防措施
疰夏也可并发中暑等夏季多发病,因此,要及早预防。预防疰夏的关健在于增强身体素质、注意起居饮食。在夏季到来之前,可服用一些如香砂六君丸、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等药物,以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此外,注意以下几点:
1.要保证足够的休息。保持机体良好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夏日避免出汗过多,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耗津伤气,元气受损。
3.适度通风,保持相对干燥是防治疰夏的重要内容。
4.适当在室内或晨晚进行体育锻炼及娱乐活动调整机体,强身健体,调畅气机。
5.注意清淡饮食,保持健全的肠胃功能,减轻疰夏症状。多食蔬菜,水果,淡水鱼等,少用油腻,辛辣,油炸,腌制食品,平时多食冬瓜,萝卜,番茄,黄瓜,苦瓜,黑木耳,紫菜,有利于化湿祛浊。大麦茶,苦丁茶,菊花茶等可以常常饮用。此外,立夏要吃鸡蛋,人们常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鸡蛋本身营养丰富,是补充蛋白质的最佳食物之一,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吃蛋确实有好处。中医认为,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生病吃鸡蛋可以帮助恢复体力。
需要强调的是,夏日贪凉,过食生冷,也是疰夏的原因之一,须予注意。疰夏虽然不是特别严重的病症,但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只要我们预防在先,积极治疗,它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可以大大减少。
夏季常见病之三——空调病
现金社会,空调已成为夏季人们避暑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空调使用不当,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正常情况下,人体会根据气温的变化进行体温调节(婴幼儿除外)。夏季室外温度高,皮肤外周血管是舒张的,毛孔也是打开的,利于排出汗液。当突然进入温度相对较低的空调房,皮肤外周血管会迅速收缩,毛孔闭合,汗腺分泌减少。长期待在空调房,空气不流通极易滋生病菌,活动又少,胃肠蠕动减弱,容易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记忆力减退,肠胃不适,手足麻木,皮肤干燥,精神萎靡,倦怠无力,全身发冷,关节疼痛或僵硬等症状,即所谓的"空调综合征"或“空调病”。
空调病的病因
空调病的发生是由于房间密闭性强、空气流动性差、风量小、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使房间的湿度和温度条件变成致病因子的温床,导致霉菌、细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大量繁衍寄生在寝具、地毯、窗帘、家具上。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是大量微生物滋生,容易感染微生物引发的疾病,二是温度设定的太低,与室外温差大,一进一出容易感冒。
空调病的预防
1、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室温调控在26~28℃左右,不能低于26℃。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7℃,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和小孩更要注意。因为老人的适应力较差,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体温调节能力弱。
2、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为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定时开窗通风,空调开机1~3小时后,关机、开窗换气。(经验分享:开空调的时候不要紧闭门窗,而是留个小缝,可以减少关机开窗的频率。)
3、定期清洗空调:定期清洗空调的过滤网,可以有效改善空气循环和质量,减少致病菌的滋生、繁殖。。可以请专业人士清洗,也可以自己动手清洗,市面上都有专门用于空调的抗菌清洁剂,拆洗非常方便。
4、睡觉房间避免开空调:对于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家庭来讲,更为适用。一般二居室的房子,只开客厅的空调就行,睡在房间同样能感受到凉意,又不用担心被空调直吹,还能节省资源。
5.从空调环境中外出,应当先在有阴凉的地方活动片刻,在身体适应后再到太阳光下活动;若长期在空调室内者,应该到户外活动,多喝开水,加速体内新陈代谢。
6.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不要让通风口的冷风直接吹在身上,大汗淋漓时最好不要直接吹冷风,这样降温太快,很容易发病。
在空调房时间太长很容易受寒,因此建议大家,可以喝一些茶饮来预防,生姜茶具有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与治疗空调病。在喝生姜茶的时候,取生姜3-5片,大约5克左右,用沸水沏开即可。如果想要生姜的效力发挥更强,可以在沸水中煎煮5分钟,或者在微波炉内加热3分钟。此外,由于空调病常致四肢不温,经络不通故常在空调房间呆的人应多吃一些能温通经脉的食物和药品,如桃仁、山楂、红花、红景天、当归丸等。
以上就是夏季较为常见的因为热而引发的疾病,每种疾病看似无碍,然而若不及时处理或治疗,都可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学会急救常识极其必要,紧急情况要及时就医。
作者简介
咨询预约:
咨询方式:爱问医生
出诊地点:北京普康中医医院
出诊时间:每周六上午[提前2天,电话预约制]
预约电话:84128685,15001306323(医助电话,提前1-2天预约)
更多健康科普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健康春旅”。
吴义春医生北京 北京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中医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46 41542 8年前
53 38946 8年前
32 36183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