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义春

文章105 阅读量1889814

简介:主治医师、主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科

女人宫寒危害大,怎样“祛寒”效果好?

12658 1年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吴义春医学博士

  微信公众号:健康春旅(Tcm_wyc)

  更多健康问题欢迎您进入爱问医生、健康春旅等平台咨询。

  所谓宫寒,是中医学上的一个概念,直白地说就是“子宫寒冷”。但是,中医所说的”子宫“与西医所指的子宫不同,它的范围要更大些,包括子宫、卵巢等多种器官。用中医理论来解释,宫寒是指女性肾阳不足。中医有句话叫“十女九寒”,说明许多女性都是属于寒性体质的。

  

  女性宫寒的原因

  

  很多宫寒的女性都会在来月经时感觉到腹痛、腹凉,甚至全身发凉,有些还会感觉到气短乏力、下肢或周身浮肿,有的还有失眠、多梦、头痛,头晕等症状。临床上造成宫寒的原因很多。

  体质

  有些女性天生体质较寒,四肢容易冰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冬天怕冷,夏天耐热。寒性体质大多由后天因素造成,居住环境寒冷、嗜好寒凉食物、过劳或易怒损伤身体阳气……这些是让身体偏寒的常见问题。另外,还有一部分遗传因素,也许你的父母体质偏寒,或者是你出生时,他们年龄比较大,身体阳气逐渐减少,这会直接导致在你的基因上写入寒性体质密码。即使和别人处在相同的条件下,你更容易出现宫寒的症状,所以除了小心防寒之外,还要长期温煦身体。

  友情建议:

  1)多吃补气暖身的食物例如核桃、枣、花生,让先天的不足由后天的高能量来补足,不用担心上火,宫寒体质属于火气不足,不容易出现火大体热的症状。

  2)艾条温灸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家居方式,一般选取两个穴位:肚脐正中直下1.5寸处的气海穴、肚脐正中直下3寸处的关元穴。用艾条每日熏烤30分钟,长期坚持就可以有效,另外的还有植物性内置剂,都能较好的解除宫寒。

  

  生活方式

  体寒乃百病之源,俗话说“十病九寒”、“病从寒中来”,女性冬季衣着单薄违背了养生原则。女人的生殖系统最怕冷,冬天比较耗损阳气,下半身着凉会直接导致女性宫寒。医生提醒女性朋友们,夏天也是宫寒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夏天天气酷热,很多女性喜欢呆在室内,穿着清凉,吹着空调,不知不觉中子宫却受着寒冷的“折磨”,导致宫寒的出现,使子宫功能大大降低,容易出现手脚冰冷、浑身无力、食欲不振甚至月经不调的症状。

  友情建议:

  1)在办公室,备外套或披肩,护住你的肩膀了,那里可不能受凉。穿着裙子时可用披肩护住腿部,尤其是膝盖。丝袜对怕冷的女子也是需要的,以防寒从脚下生。

  2)别坐在空调下面如果座位挪不开,就要多准备一条小丝巾,别让风直吹颈部。如果坐在空调的前面,最好是面对空调,冷风从背后吹,比迎面风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更大。

  3)不要坐“寒”夏天不要坐有寒气的椅子,例如地面、石面或铁面椅子,导热快,寒气重,寒邪会迅速击退你身体的阳气直接攻击子宫。

  

  快速减肥

  无论采取节食、运动,还是吃药,减肥途径都是做到消耗大于摄入即可,但必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果用很短的时间达到瘦身目的,那就只能用健康作为代价了。快速瘦身无非是采用峻烈猛药、以非正常手段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脂肪。这在中医看来,等于身体在短时间内丢失了大量的能量性物质,寒邪很可能乘虚而入,攻击子宫

  友情建议:

  别对脂肪太苛刻“人人都在喊减肥”是一种时代病,是骨感美女盛行时代的副作用。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传统美的女性都有一个特征:小腹微凸,健康专家提出的“体重指数为20.85的女性最性感”也为此作了印证。总之,别对腹部脂肪太苛刻,它们有保护子宫的作用。

  

  女性宫寒的症状表现

  1、发胖

  宫寒者的另一表现是浑身发胖,并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过少、不排卵等症状。子宫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脂肪就充当起“护宫使者”,子宫越冷身体就越需要囤积脂肪,从而引起发胖。

  2、月经异常

  经前小腹有坠胀感,并出现白带增多、腰酸或痛、两乳胀痛等现象,少数有反胃、作呕反应;行经腹痛,小腹发凉,月经色黑有血块,个别女性痛经达到难以忍受之程度。

  3、下腹寒冷有时作痛

  经期有时错后,色淡而量少,精神较差,平时腰酸腿软,小便较多,月经量少,性欲减退,舌质淡苔白,脉沉。

  宫寒引起的疾病或后遗症,在女性妇科疾病中占一半以上,这些疾病对女性生活工作以及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宫寒对女性的危害

  宫寒对女性朋友的危害非常之大,宫寒会引起很多的妇科疾病,例如痛经,月经量少,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些其实都是宫寒的一种表现。  

  1、导致卵巢疾病的发生。中医所讲的胞宫受损,温煦气化不足,肾气虚寒就是讲的这个道理,由于卵巢疾病宫寒引起的功能低下直接影响卵巢正常的排卵功能,影响卵巢正常的内分泌功能,造成排卵障碍,或不排卵,促使女性激素水平的下降,从而影响正常的月经,影响女子正常的受孕生育。

  2、子宫本身疾病的发生。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地方,也是精子通过到达输卵管和卵子结合的必经通道,子宫疾病引发宫寒必然影响女子生殖系统的正常内分泌,进而影响正常的月经,引发月经不调,同样影响精子和卵子的正常结合,使之无法形成受精卵。更影响受精卵在子宫着床后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影响正常的受孕生育。

  3、输卵管疾病的发生。宫寒同样容易导致输卵管功能的不调和低下,甚至输卵管完全丧失自身正常的功能,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由于输卵管疾病因素而导致的宫寒。由于输卵管本身功能的下降,输卵管末端(伞部)捡拾“卵子”的作用,以及输卵管的正常蠕动作用,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样最终导致卵子和精子不能很好的结合,甚至根本无法结合形成受精卵,从而必然影响正常的受孕生育。

  

  宫寒会导致不孕,但也并不是说宫寒就一定不孕。很多宫寒的女性月经延后,少则推迟十多天,多则两三个月,“我接诊过一个宫寒的女孩,她将近一年没来例假。”通过b超检查会发现这些女性都没有排卵,当然会导致不孕。从另一个角度讲,子宫温度偏低,不适合胎儿生长,即使怀孕也容易流产,所以女性在准备怀孕前先调理子宫环境,也是有必要的。

   女性宫寒的治疗

  宫寒分两种,一种是内寒导致的宫寒,也就是肾阳虚, 这与人的先天体质有关,体内“阳气”不足,易出现“宫寒”。另一种是自然界寒邪(外寒)侵袭到体内导致的宫寒。中医在治疗宫寒不孕方面是有优势的,不仅可以中药治疗助孕,还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内寒以“补”为原则——补益肾阳、暖宫散寒,外寒以“驱”为原则——散寒祛湿、活血祛瘀。

  中医治疗宫寒的代表方剂

    1、鸡煮益母草

    鸡一只(黑骨白毛者佳),益母草500g(分4份,一酒一醋、一姜汁、一川芎汁各浸透炒干)。将制好的益母草,放入鸡堂内,用清汤煮,鸡淡吃,或酒送下亦可。鸡骨并药渣焙干为末,加归身120g、续断60g、姜18g为末,炼蜜为丸,每丸9g。每日早、中、晚各服1丸。主治久不孕者。

    2、红花孕育蛋

    取鸡蛋1只,打一个口,放入藏红花1.5g,搅匀蒸熟即成,月经来潮的下一天开始服红花孕育蛋,1天吃1个,连吃9个。然后等下一个月经来潮的下一天再开始服,持续服3—4个月经周期。主治气虚夹瘀不孕。

    3、当归远志酒

    全当归、远志各150g,好甜酒1500g。将全当归细切碎后与远志和匀,以白布袋贮置净器中,用酒浸泡,密封。7日后可开取,去渣备用。每晚温饮,随量饮之,不可间断。酒用尽,依法再制。功能活血通经,调和气血。适用于妇女经水不调,或气血不足者。

    4、制川乌、制草乌(2 味先煎)各5克,细辛(后下)3克,丹参、益母草各 20克。水煎服,月经干净后,连服3 剂。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功效:温宫散寒,治宫寒不孕,少腹冷痛,白带清稀,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者。

     5、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六汗,菟丝子,首乌等。水煎服,每日一剂或二日一剂。 服药一般须要至个月经周期。服药一段时间,自觉症状改善:精神与食欲转佳;身体也自觉温暖,不须穿上外套,也不感到寒冷;腰酸背痛的症状减轻;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等等。

  

  宫寒小自测:看看你被“宫寒”偷袭了没?

  ①、经常气色很差精力不济? 痛经,小腹部有冰冷的感觉?

  ②、白带多且清稀,闻起来有股腥味?

  ③、经期不是提前就是错后,而且量少、颜色偏暗?

  ④、照镜子,发现自己的舌苔白且水滑? 怕冷,经常腰膝酸冷、手脚冰凉?

  ⑤、面色黯黑或苍白无华? 性趣不高,备孕好久没动静?

  你是否有以上症状中的大多数?如果是,那么你很可能属于“宫寒女”。

  作者简介

  

  咨询预约:

  咨询方式:爱问医生

  出诊地点:北京普康中医医院

  出诊时间:每周六上午[提前2天,电话预约制]

  预约电话:84128685,15001306323(医助电话,提前1-2天预约)

  更多健康科普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健康春旅”。  

  

  吴义春医生北京 北京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中医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5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