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初期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紫癜、关节症状、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以及肾脏受累表现等。

1、皮肤紫癜:是紫癜初期最直观且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或黏膜出现紫红色出血点或斑块,这些出血点通常不会因按压而消退或变白,而是保持一段时间后逐渐消退。出血点或斑块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下肢、臀部等低垂部位多见,有时也会出现在上肢、躯干等部位,且可能逐渐增多、融合成片。
2、关节症状:部分紫癜患者在疾病初期会伴有关节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可能受限。这种关节症状多累及膝、踝、肘、腕等大关节,疼痛可能呈游走性,即疼痛部位不固定,可能从一个关节转移到另一个关节。关节症状可能会反复发作,但一般不会遗留关节畸形。
3、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也是紫癜初期可能出现的表现之一,患者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可能伴有便血、呕血等消化道出血症状。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急腹症,因此需结合其他症状及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4、全身症状:紫癜初期还可能伴有一些全身症状,如乏力、疲倦、发热等。发热多为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可能伴有畏寒、头痛等。这些全身症状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等有关。
5、肾脏受累表现:在部分紫癜患者中,尤其是过敏性紫癜患者,肾脏可能在疾病初期就受到累及,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肾脏受累表现。这些症状可能无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需要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肾病综合征等严重肾脏疾病。
若出现上述紫癜初期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方面,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症状选择个体化方案。若为过敏性紫癜,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缓解瘙痒,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控制炎症反应;若存在严重肾脏受累,可能需要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休息,监测尿液颜色及性状变化,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