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对生育存在一定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是否得到规范管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可能对生育过程或胎儿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但通过科学干预可显著降低风险。

对于女性乙肝患者,病情活动期可能影响生育。若处于慢性乙肝活动期(肝功能异常、病毒载量高),怀孕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恶化,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肝衰竭)的风险。此外,乙肝病毒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胎儿,尤其在分娩过程中,若未采取阻断措施,新生儿感染率可达 90% 以上。但并非所有女性患者都不能生育,若肝功能正常、病毒载量低且病情稳定,在医生指导下可安全怀孕,孕期通过规范监测(如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和母婴阻断措施(新生儿出生后 24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可将母婴传播率降至 1% 以下。
男性乙肝患者对生育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注意。一般情况下,男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精子质量可能受轻微影响,如精子活力降低,但通常不会导致不育。不过,乙肝病毒可能存在于精液中,理论上有通过性接触传播给配偶的风险,但若配偶已接种乙肝疫苗并产生抗体,可有效预防感染。此外,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父亲可通过精子将病毒传给胎儿,因此男性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可正常生育,配偶需做好防护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若乙肝已进展至肝硬化阶段,生育风险会显著增加。女性肝硬化患者怀孕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概率升高,严重时可能危及母婴生命;男性肝硬化患者可能因内分泌紊乱(如雄激素水平下降)影响生殖功能,导致性功能减退或生育能力下降。因此,肝硬化患者在考虑生育时,需经专科医生全面评估,权衡风险后再做决定。
总之,乙肝对生育的影响可通过规范管理有效控制。乙肝患者计划生育前,应提前进行肝功能、病毒载量、肝脏超声等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如停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孕期或备孕期间密切监测病情,配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可最大限度降低对生育的不利影响,实现安全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