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39健康

揭开肝硬化引起的原因,这些因素你是否中招

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导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一旦发生往往不可逆转,严重威胁健康。了解其诱因并及时规避,是守护肝脏的关键。以下这些常见致病因素,你是否也曾忽视?



一、病毒性肝炎:隐匿的“沉默杀手”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硬化的首要病因,其中乙肝和丙肝最为常见。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若感染后未及时规范治疗,病毒长期复制会反复损伤肝细胞,逐渐引发肝纤维化;丙肝病毒则更易慢性化,早期症状隐匿,不少患者确诊时已发展为肝硬化。数据显示,约60%-80%的肝硬化患者有乙肝或丙肝感染史。


二、酒精性肝病:酒精是肝脏的“慢性毒药”

长期大量饮酒是肝硬化的重要诱因。酒精进入人体后,90%需经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若每日饮酒量超过40克(男性)或20克(女性),持续10年以上,肝硬化风险将显著升高。酒精性肝硬化早期常表现为脂肪肝,若不戒酒,可迅速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三、非酒精性脂肪肝:“隐形肥胖”伤肝无声

随着生活方式变化,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全球肝硬化的第二大诱因。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引发肝细胞炎症和纤维化。这类患者常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悄悄“变胖”,若不控制体重、改善饮食,20%-30%的患者可在2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


四、胆汁淤积:“胆道梗阻”引发的肝损伤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胆管被破坏后胆汁无法排出,反流入肝损伤肝细胞;继发性多由胆管结石、肿瘤等梗阻引起。长期胆汁淤积会导致肝细胞缺血、坏死,最终形成肝硬化,患者常伴有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


五、其他“冷门”诱因:不可忽视的隐形威胁

血吸虫病、慢性肝淤血、药物及毒物损伤等也可能引发肝硬化。血吸虫卵沉积在肝脏门静脉分支,会导致肝纤维化;慢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引发的肝淤血,会使肝细胞长期缺氧坏死;长期服用肝毒性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肿瘤药)或接触化学毒物,同样会损伤肝脏,埋下肝硬化隐患。


守护肝脏,从远离诱因开始

肝硬化的发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早期往往无特异性症状,当出现乏力、腹胀、黄疸等表现时,肝脏可能已严重受损。若你存在上述危险因素,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及时干预。远离病毒、戒酒控脂、合理用药,才能让肝脏远离“硬化”危机,为健康筑起坚固防线。

2025-08-13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