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倒时差确实可能加重癫痫的发病,尤其是对本身癫痫控制不稳定的人来说,倒时差带来的身体紊乱会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很多需要频繁跨时区出差、旅行的癫痫患者,常会发现倒时差期间癫痫更容易 “找上门”,这并非巧合,而是倒时差对身体的多重影响刚好击中了癫痫发病的 “敏感点”。

倒时差会打乱正常的睡眠节奏,而睡眠不好是诱发癫痫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体有自己的 “生物钟”,到了固定时间会自然想睡觉、醒来,癫痫患者的大脑神经本就容易异常放电,规律睡眠能帮助稳定神经状态。但倒时差时,白天和黑夜的节律被强行扭转,比如明明身体该睡觉了,却因为时区变化要保持清醒,导致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甚至出现失眠。大脑长时间处于疲劳、混乱的状态,神经细胞的稳定性会下降,原本被药物控制的异常放电更容易 “失控”,进而引发癫痫发作。有研究发现,癫痫患者若连续几天睡眠不足 4 小时,发作概率会比平时高出 3 倍以上,而倒时差正是导致睡眠紊乱的常见原因。
倒时差还可能影响体内激素水平,间接增加癫痫发作风险。之前提到过,内分泌失调会与癫痫相互影响,而倒时差会干扰调节激素的 “指挥中枢”—— 下丘脑的功能。比如倒时差时,身体会异常分泌皮质醇(一种应激激素),这种激素水平过高会让神经兴奋性增强,相当于给大脑 “加了刺激”,可能诱发癫痫;同时,调节睡眠的褪黑素分泌也会紊乱,进一步加重睡眠问题,形成 “睡眠差 - 激素乱 - 癫痫易发作” 的恶性循环。对女性癫痫患者来说,倒时差还可能间接影响性激素,而性激素波动本身就可能影响癫痫发作,双重作用下风险会更高。
此外,倒时差带来的身体应激反应,也会让癫痫患者更 “脆弱”。倒时差时,除了睡眠和激素,饮食、作息习惯都会被打乱,身体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节律,处于一种 “应激状态”。这种状态下,人体免疫力会暂时下降,大脑对异常刺激的耐受度也会降低,哪怕是平时不会诱发癫痫的小事(比如轻微疲劳、情绪波动),在倒时差期间都可能成为 “导火索”,让癫痫更容易发作。
对需要倒时差的癫痫患者来说,有几个实用建议能帮助降低风险。首先,尽量提前调整作息,比如出发前 3-5 天,每天把睡觉、吃饭时间按目的地时区提前或推迟 1-2 小时,让身体慢慢适应,减少倒时差的冲击;其次,倒时差期间优先保证睡眠,哪怕白天觉得困,也可以小睡 20-30 分钟,避免长时间熬夜,同时避免喝浓茶、咖啡等提神饮品,以免进一步打乱睡眠;最后,倒时差期间要按时吃抗癫痫药,不要因为作息乱就漏服、错服,若发现有头晕、头痛、情绪烦躁等不适,及时休息,若出现癫痫发作前兆,立即停下活动、找安全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避免受伤。
总之,常倒时差对癫痫患者来说确实有风险,核心是倒时差打乱了身体的稳定状态,诱发了癫痫发作的因素。只要提前做好适应准备、优先保证睡眠和规律用药,就能在倒时差时更好地保护自己,减少癫痫发病的可能。如果倒时差后癫痫频繁发作,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复诊,让医生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