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39健康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孩子多动症(医学上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表现,主要集中在 “注意力不集中” 和 “多动冲动” 两大方面,且这些表现会持续出现在家庭、学校等多个场景,影响学习与社交。家长可通过日常观察,从以下几类具体行为初步判断:



一、核心表现一:注意力缺陷,做事 “坐不住、记不住”

这类表现是多动症最常见的特征,孩子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容易被外界干扰,具体有以下行为:

日常做事易分心:比如写作业时,会频繁被窗外的声音、桌上的玩具吸引,写 10 分钟就起身好几次;上课听课时,眼神常游离,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甚至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即使是喜欢的动画片、游戏,也难以专注超过 20 分钟(学龄儿童正常专注时长应在 30 分钟以上)。


做事缺乏条理,常丢三落四:比如整理书包时,经常漏带课本、作业本;出门前反复找钥匙、水杯;完成任务时没有顺序,比如写作文时想到哪写到哪,没有提纲,中途还会忘记要写什么;生活中经常丢东西,如文具、衣物,且很少能自己找回。


难以坚持完成需要专注的任务:比如做手工、拼图时,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家庭作业拖拖拉拉,原本 1 小时能完成的,常要磨到深夜;参与集体活动(如班会、兴趣班)时,无法跟随大家的节奏,要么独自玩耍,要么频繁打断别人。


二、核心表现二:多动冲动,行为 “停不下、控不住”

这类孩子精力旺盛,难以安静下来,且冲动行事,容易引发矛盾,具体行为包括:

身体多动,坐立不安:比如上课时长时间扭动身体、晃腿、转笔,甚至离开座位走动;吃饭时不能安静坐着,总是东张西望、摆弄餐具;在家看电视时,也会在沙发上爬来爬去,很少有 “静止” 的时候。


说话过多,频繁打断别人:比如和别人聊天时,不等对方说完就插话,甚至抢话;上课经常主动和同学说话,或突然举手回答问题,却没听清问题;喜欢大声喧哗,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如图书馆、电影院)也难以控制音量。


冲动行事,不计后果:比如玩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想怎样就怎样,容易和同伴发生冲突;看到喜欢的东西就直接拿,不经过别人同意;做决定时很草率,比如没看清题目就下笔答题,买东西时看到就买,之后又后悔。


三、可能伴随的其他表现:情绪与社交问题

部分多动症孩子还会同时出现情绪波动大、社交困难等情况,家长也需留意:

情绪不稳定: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比如玩具找不到就哭闹、作业难就烦躁;开心时兴奋过度,失落时又极度低落,情绪转换快且激烈;遇到挫折时容易放弃,缺乏耐心,比如拼图拼不好就摔玩具。


社交能力差:因为多动、冲动,容易和同伴产生矛盾,比如抢别人的玩具、打断别人游戏,导致同伴不愿意和他玩;不懂得察言观色,说话做事容易得罪人,比如直接说 “你画得真丑”,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难以融入集体,总是独自行动,或在集体中制造混乱。


四、关键区分:别把 “调皮” 当 “多动”

很多家长容易把孩子的 “调皮” 和 “多动症” 混淆,其实二者有明显区别:

调皮孩子:在感兴趣的事情上(如喜欢的游戏、动画)能专注很久;能听懂道理,知道在不同场合该怎么做(如在图书馆会安静);调皮行为多是有目的的(如想引起关注、觉得好玩),且能接受批评并改正。


多动症孩子:无论对什么事都难以专注;听不懂或不遵守规则,即使知道场合要求,也难以控制自己;行为多是无目的的(如无理由晃腿、插话),批评后很快又会重复,难以改正。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多种表现,且持续 6 个月以上,在家庭、学校两个场景都明显存在,还影响了学习成绩、同伴关系,建议及时带孩子到儿童精神科或发育行为儿科做专业评估,避免因 “误以为是调皮” 延误干预时机。早期发现并通过行为治疗、家庭引导(如之前提到的 “课堂注意力改善方法”),能帮助孩子逐步提升自控力,减少多动症对生活的影响。

2025-08-22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