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上次和大家谈到高尿酸的危害,有朋友问“尿酸高的人,是不是酸性体质呢?”,有关“酸性体质”“碱性体质”的说法我之前听到过,甚至有些食物也被分成来“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甚至极致到“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谬论的程度,那么,人的体质真有酸碱之分?靠饮食真能把酸性体质吃成碱性体质?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下:
首先回答朋友提到的那个问题:尿酸偏高不是指酸性体质,而是指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有关“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在传统中医及西医理论体系里,是没有这两个概念的,也没有“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与疾病相互关系的理论,网络上关于“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与人体健康及尿酸的说法,实际上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过在西医科学体系中,是有”酸碱平衡“理论。
"酸碱体质”在医学上不存在
有关酸碱的问题,还记的初中化学里的PH值吗,它又被称为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通常情况下,PH值是一个介于0和14之间的数,当去测量一种溶液时候,如果PH<7,说明溶液呈酸性,当PH>7,说明呈碱性,当PH=7,为中性。
如果是以人的动脉血为样本,pH值正常范围是7.36-7.44,这个数值是接近于中性,呈弱碱性;静脉血因为经过了人体的各种新陈代谢后,有CO2以及有机酸等物质的加入,与动脉血相应值比较,外周静脉血pH值范围约低0.02-0.04pH单位,也是呈弱碱性。
此外人体其他部位的体液, 所属的正常PH值各不相同:唾液为7.0左右,胃液在1~3之间,尿液为6.0左右,阴道分泌的液体一般<4.5。
对于正常人而言,是没有“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的区别,这两个概念在医学上根本就不存在,不仅西医里没有,中医里也没有。
那该如何认识:人体酸碱的问题呢?
西医里有比较科学的“体液酸碱平衡”理论,一起学习下:
现代研究认为:人的机体中,存在酸性和碱性的物质,其来源包括食物和代谢生成,但是以后者为主。新陈代谢过程中,糖、脂肪完全氧化时生成 CO2,称为挥发酸,主要经肺排出体外。而来自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产生的硫酸、磷酸和尿酸,以及糖和脂肪的不完全氧化生成酮酸和乳酸,为非挥发酸,经肾脏排泄。当然,代谢产生酸的同时也产生少量的碱。
正常动脉血pH 为7.35~7.45,人的动脉血正常pH值之所以比较精确的保持在7.35 ~ 7.45之间,是因为机体主要通过体液缓冲系统、肺和肾脏排泄来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其中肺起作用最快,仅需 10~30 分钟;缓冲系统起作用需 2~4 小时;肾起作用在数小时以后,但调节作用最强,这也是当肾出现问题时,为啥容易出现酸碱平衡紊乱的主要原因,因为肾脏的功能很重要。
在异常疾病或非生理状态下,如果pH<7.35为酸血症,pH>7.45 为碱血症。医生在临床上,是比较容易碰到患者血液PH值降低或升高的情况,比如肺气肿、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呼吸过度通气等。比如说肺气肿的患者,由于肺呼出 CO2能力的下降,导致过多的CO2在人体内堆积,它与水结合后生成碳酸,从而使血液中PH值降低。还有肾功能不全(比如: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排酸能力的丧失,导致像酮酸、乳酸等非挥发酸过多,同样使血液中PH值降低,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而像精神紧张引起呼吸过度通气,容易造成CO2过度的排出,导致血液PH值升高,形成呼吸性碱中毒。
而无论酸中毒或者碱中毒,实际上都代表身体器官可能出了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肾脏和肺脏的问题,有些情况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去医院接受正规的医疗救治,绝不可能单靠吃些所谓的碱性或酸性食物就能力挽狂澜!再啰嗦一句:靠饮食来调节酸碱平衡,只能是“杯水车薪“!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45 28204 7年前
37 23877 7年前
12 23032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