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网络上有很多关于“酸性食物”、“碱性食物”等养生文章,到底有多少是科学的、靠谱的呢?
首先“酸性食物”的说法本身就不妥营养学的科学解释是指 “成酸性食物”和“成碱性食物”。
科学概念
根据灰质反应,含硫、磷、氯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酸性,如肉、蛋、鱼等动物食品及部分豆类和谷薯类等属于“成酸性食物”。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的代谢产物常呈碱性,如,蔬菜、水果、乳类、大豆和菌类等属于“成碱性食物”。酸碱性与 “酸碱味”不同。
合理解释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我们的血液总是能够将pH值稳定在7.35-7.45这样的弱碱性范围以内,靠的是体内的缓冲系统及肺的呼吸作用。如果一定要强调碱性,吃点“小苏打”不就可以了,其实没那么简单!多吃蔬菜、水果等“成碱性食物”对人体的益处在于其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植物化学物质。
小结
健康饮食应该是既有“成酸性食物” 又有“成碱性食物”多样化的平衡膳食。
8 98433 8年前
6 97918 8年前
6 97688 8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