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病是世界性疾病,2016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3个“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也被称作“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这个日子由原国家卫生部确定,为提高国民对“碘缺乏病”危害的认识,引导群众合理补碘,促进国民身体健康。
1、碘是啥?
碘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在1813年由法国的一位学者从海藻灰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后来就命名为碘(Iodine)。碘在人体的总量大约有20-50毫克,主要分布在甲状腺。甲状腺在喉结的位置,紧贴在喉结下方的气管环状软骨两旁。正常情况下,甲状腺在颈部看不到,也摸不到。
2、碘的主要作用
碘在体内主要参与合成甲状腺激素,它的生理作用是通过甲状腺素来实现的。甲状腺激素具有增强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发育的作用。
人体缺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发生碘缺乏病,甚至是残疾。碘缺乏病是由于碘缺乏所引起的相关疾病的总称,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性畸形等。
3、为什么会缺碘呢?
碘主要来源于食物和饮水,而食物和饮水中的碘含量与植物生长,或者动物吃草所在的地理环境有关。若土壤中碘不足,植物中碘也会不足,动物摄入的碘也会不足,而人们以当地的水、植物、动物为主要食物,就会引起碘的摄入不足。
自然界碘的含量稀少,除在海水中含量较高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微。我国是碘缺乏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地质地理条件的差异和生活水平的悬殊,不同地区的人们碘的摄入量不同的。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洪水泛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地区以及生活水平较低的贫困地区,土壤中的碘含量少,又缺乏海产食品,引起当地居民碘摄入量不足,导致碘缺乏病。
为了避免碘缺乏病,我们是碘吃的越多越好吗?又怎么判断自己身体是不是缺碘呢?
其实,体内碘多了和低碘一样危害健康,碘的过量摄入可以诱发或促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生和发展。长时间摄入过量的碘也可会引起高碘甲状腺肿,这是常见的一种危害。
有一些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发现的高碘甲状腺肿是由于饮用水中的碘含量高或者吃过量的含碘高的食物引起的。在一些高碘地区,长期摄入高剂量的碘会出现碘源性甲亢。
1、怎么评价碘的营养状况?
目前,可以用尿碘水平和碘的膳食摄入量两个指标来评价碘的营养状况,也就是体内碘多了,还是不够?
(1)计算从食物中摄取的碘。这个方面比较繁琐,需要进行计算。首先,要记录每天吃盐的量以及吃的食物的名字和量,然后查食物成分表,需要把你吃的食物中富含碘的食物的含量加起来就可以大概估计出来啦。常见的碘含量高的食物,每100克这些食物中碘的含量(微克/100克):干海带36240微克、紫菜4323微克、贻贝346微克、虾皮264.5微克、海带(鲜)113.9微克。
再估计从食盐中得到的碘,6克食盐中(一个啤酒瓶盖的盐量约为4克)大约含150微克的碘。
(2)测定尿中碘的含量。收集尿液,送到实验室使用仪器测定尿液中的碘的含量。这个指标只能反映前两天摄入碘的量,不能反映出长期的情况。你前天吃了些海带,那尿碘就有可能超标。尿碘的适宜水平为每升尿中碘100-300微克。若尿碘低于100微克/升,孕妇、乳母低于150微克/升则提示碘摄入不足。若尿碘长期超过300微克/升就要警惕可能带来的危害。
2、我国人群碘的营养状况如何?
2010年5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的风险评估”报告中指出,我国自1995年实施全民食盐加碘以来,在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我国沿海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总体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食盐加碘并未造成碘摄入过量。在水碘含量低于150ug/L的地区,应继续实施食盐加碘测量以降低居民碘缺乏的风险;在水碘含量高于150ug/L的地区,需要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推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科学补碘的防控策略。
3、想少吃点碘怎么办?
(1)富含碘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等。可以少吃这些食物来控制碘的量。
(2)食盐中的碘不稳定,光照、空气氧化和加热等都会使碘失去活性。例如,高温油炸、油锅爆炒时其盐中碘的损失率可以达到25%-67%。可以用原来保护碘损失的方法,故意让碘失去活性。
注意:一些特殊人群,应保证摄入加碘食盐外,还要适当增加海产品的摄入。建议孕妇除摄入碘盐外,每周至少摄入一次富含碘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等。
51 135983 8年前
20 135838 8年前
14 132790 8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