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湿疹通过局部治疗、系统治疗、物理治疗及日常护理等方式进行治疗好得比较快。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表现,建议及时就医皮肤科进行专业评估与针对性治疗。

1、局部治疗:若皮损处渗液较多,可使用0.5%新霉素溶液或乳酸依沙吖啶溶液进行湿敷,能减轻炎症和渗出,减少分泌物对皮肤的刺激,使创面保持清洁干爽。待渗液减少后,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快速控制亚急性炎症,缓解瘙痒等症状。
2、系统治疗:若瘙痒症状严重,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苯海拉明等,能减轻瘙痒,减少搔抓刺激,并起到镇静、安眠的作用。若感染严重,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以控制感染,减少分泌物对皮肤的刺激。
3、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对部分患者有一定效果,可促进炎症消退,增强皮肤的抵抗力,有助于原发创面愈合。但紫外线照射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照射剂量和时间,避免过度照射导致皮肤损伤。
4、原发感染灶处理: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病灶是关键,如抗感染、清创换药等。去除原发感染灶的分泌物刺激,可减少感染性湿疹的诱发因素,促进病情恢复。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清洁损伤皮肤,使用温水清洗或浸泡,轻柔擦洗受损部位,避免搔抓、摩擦、肥皂洗、热水烫。穿着宽松、柔软、舒适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刺激。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床单被罩,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定期复查,医生可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如复查血常规了解感染控制情况,观察皮损恢复程度。
2025-04-30浏览2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