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和晚长可通过生长速度、骨龄检测结果、第二性征发育情况进行区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生长发育异常,应及时带其前往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避免耽误治疗。

1、生长速度:矮小症在儿童期表现为持续性生长缓慢,3岁至青春期前每年身高增长不足5厘米,进入青春期后每年增长不足6厘米;而晚长个体在儿童期生长速度虽相对较慢,但仍处于正常范围下限,且进入青春期后生长速度会显著加快,出现追赶性生长,成年后身高可达到正常水平。
2、骨龄检测结果:矮小症患者的骨龄与实际年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或明显落后或提前。骨龄落后常见于生长激素缺乏等原因,提前则多因性早熟等导致骨骺过早闭合,影响最终身高。晚长个体骨龄通常落后于实际年龄,表明生长潜力尚未完全释放,仍有较大的生长空间。
3、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矮小症患者可能伴有第二性征发育异常,如性早熟或性发育迟缓,这些情况会影响身高增长。晚长个体则表现为第二性征发育相对延迟,但进入青春期后,第二性征会正常出现并发育,同时伴随身高的快速增长。
家长发现孩子身高增长异常时,应及时带其就医评估。日常生活中需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并记录生长曲线,以便早期发现异常。一旦确诊矮小症,需积极配合治疗。若是晚长,要保证充足营养、合理运动与规律作息,为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2025-06-3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