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确实与肛周疾病的发生或加重密切相关,很多女性在孕期或产后会首次出现痔疮、肛裂等肛周问题,或原有症状明显加重。这并非偶然,妊娠期间特殊的生理变化会从多方面增加肛周负担,只要提前做好预防和护理,就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减少不适。

妊娠期间,三类生理变化是诱发肛周疾病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腹压持续升高,随着胎儿发育,子宫逐渐增大,会不断压迫盆腔内的血管和肠道 —— 肛周静脉丛受压迫后,血液回流受阻,易出现淤血、曲张,进而形成痔疮;同时肠道受压会导致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引发便秘,而便秘时排便用力过猛,又会进一步加重肛周静脉压力,还可能撕裂肛门皮肤,诱发肛裂。其次是激素水平变化,孕期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增多,会使肛周血管壁弹性降低、变得更脆弱,更容易出现静脉扩张;同时激素还会松弛盆底肌肉,减少对肛周组织的支撑力,增加痔核脱出的可能。最后是孕期生活习惯调整,部分孕妇因担心胎儿安全减少运动,久坐、卧床时间增多,导致肛周血液循环变慢,加重静脉淤血;还有些孕妇饮食结构失衡(如过度进补、少吃蔬菜),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也会加剧便秘,间接诱发肛周疾病。
针对孕期肛周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可从三方面做好防护。饮食上需保证膳食纤维摄入,每天吃足量蔬菜(如芹菜、菠菜)、水果(如苹果、火龙果)和粗粮(如燕麦、玉米),同时喝够 1500-2000 毫升温水,让粪便柔软易排出,避免便秘;若已出现轻微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吃温和的益生菌,调节肠道功能,不要自行用泻药。生活习惯上要适度运动,每天可缓慢散步 20-30 分钟,避免久坐或久卧,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做温和的孕期瑜伽,促进肛周血液循环;排便时避免久蹲(不超过 5 分钟),不要过度用力,若排便困难可适当使用开塞露辅助,减少对肛周的刺激。肛周护理上,每次便后用温水轻轻冲洗肛门,用柔软毛巾蘸干,保持干燥;若出现轻微瘙痒或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温和的孕妇专用痔疮膏,避免使用含刺激性成分的药物。
若孕期出现明显肛周不适,如持续疼痛、便血较多或痔核脱出无法回纳,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孕期阶段和症状严重程度,选择对胎儿安全的治疗方式(如局部用药、温和理疗),避免因强忍不适导致症状加重,影响孕期生活质量。只要科学预防、及时干预,孕期肛周疾病大多能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