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毛虫皮炎是因接触刺毛虫毒毛后引发的皮肤炎症反应,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表现、瘙痒和疼痛、全身反应;治疗方式包括去除毒毛、冷敷、药物治疗等。

一、症状:
1、皮肤局部表现:接触毒毛后数小时内,皮肤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斑疹、丘疹或风团,颜色鲜红,部分顶端可见刺痕,严重者可形成水疱或大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
2、瘙痒和疼痛:患处有剧烈瘙痒、刺痛或烧灼感,搔抓后可使症状加重,且瘙痒感可持续数天,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休息。
3、全身反应:少数患者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低热、乏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若未及时处理,症状可能进一步加重 。
二、治疗:
1、去除毒毛:可用透明胶带反复粘贴患处,尽可能粘出毒毛,或使用镊子小心拔除可见毒毛,避免毒毛残留持续刺激皮肤。
2、冷敷:在皮损初期,可采用冷敷方法,使用冷水浸湿的纱布或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多次。冷敷可减轻局部红肿和瘙痒,缓解灼痛感。
3、药物治疗:对于瘙痒和疼痛症状,可使用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以缓解瘙痒和灼痛。若出现水疱或糜烂,可使用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预防继发感染。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选择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缓解瘙痒。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使用。
在刺毛虫活跃季节,建议尽量避免前往树木茂盛的区域,外出时穿着长袖衣物、长裤。若不慎接触,应立即按照正确方式去除毒毛并处理。治疗期间避免搔抓患处,防止感染,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2025-05-09浏览2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