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39健康

多动症心理治疗有用吗?

多动症的干预不是只有药物治疗一条路,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非药物手段,不仅有用,还能从行为、情绪、社交等多个维度帮助孩子改善问题,尤其适合症状较轻、不适合用药(如低龄儿童)或配合药物治疗的情况。很多家长担心心理治疗 “看不见摸不着” 没效果,但实际临床中,规范的心理治疗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对长期改善多动症症状意义重大。



1、行为治疗:帮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建立规则意识。这是多动症心理治疗中最常用、效果最明确的类型,核心是通过 “正向鼓励” 和 “合理约束”,让孩子知道 “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并逐渐养成好习惯。比如孩子上课爱走神、做小动作,治疗师会教家长和老师用 “分段奖励法”—— 若孩子能专注听课 10 分钟,就给予小贴纸奖励,积累一定贴纸兑换喜欢的玩具,通过正向激励延长专注时间;若孩子冲动插话,会引导其学习 “举手等待” 的规则,并用温和的方式提醒,帮助孩子理解 “需要等待才能表达”。这种治疗不仅能改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还能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减少在学校、家庭中的冲突。


2、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孩子调整思维,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很多多动症孩子会因频繁犯错(如忘写作业、打断别人)产生自卑、焦虑情绪,甚至觉得 “自己不如别人”,而负面情绪又会加重多动、冲动的表现。认知行为治疗会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孩子认识到 “我不是笨,只是注意力需要多练习”,纠正负面想法;同时教孩子实用的情绪调节技巧,比如感到烦躁时做 “深呼吸练习”,想冲动做事时先在心里数 “1-5” 再行动。通过调整认知和情绪,孩子能减少因心理压力导致的症状加重,还能提升自信心,更愿意主动改善自己的行为。


3、家庭治疗:改善亲子互动模式,为孩子创造支持环境。多动症孩子的行为问题常让家长感到焦虑、疲惫,进而出现 “频繁批评、过度干预” 的情况,比如孩子写作业慢就忍不住催促、责骂,反而让孩子更抵触学习,形成 “家长焦虑 - 孩子抵触 - 症状加重” 的恶性循环。家庭治疗会针对这种情况,指导家长调整与孩子的互动方式 —— 比如教家长用 “具体表扬” 替代批评(不说 “你今天表现好”,而是说 “你今天写作业没让妈妈催,很认真”),用 “制定规律作息表” 替代随意安排,减少亲子冲突;同时帮助家长缓解自身焦虑,学会用更包容、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家庭氛围从 “紧张对抗” 变成 “支持鼓励”,而良好的家庭环境能让孩子更愿意配合干预,提升治疗效果。


心理治疗的效果需要 “长期坚持” 和 “多方配合”。它不像药物那样可能短期内看到症状变化,通常需要持续 2-3 个月甚至更久,且需要家长、学校、治疗师三方配合 —— 比如治疗师教的 “专注训练”,需要家长在家每天陪孩子练习,老师在学校也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提醒,才能让孩子把学到的技巧真正用到生活中。此外,心理治疗的适用人群也很广泛:低龄儿童(如 4-6 岁)症状较轻,可优先选择心理治疗,避免过早用药;症状较重的孩子,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搭配心理治疗,能减少药物依赖,让改善效果更持久;即使是成年多动症患者,心理治疗也能帮助其提升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


家长若考虑给孩子做心理治疗,建议选择正规医院的儿童保健科、心理科或专业的儿童心理机构,由专业治疗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症状制定个性化方案;治疗过程中,家长要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治疗师教的方法,不要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治疗师;同时多观察孩子的变化,即使进步微小(如专注时间多了 5 分钟),也要及时鼓励,增强孩子的信心。记住,心理治疗不是 “治孩子”,而是通过调整行为、情绪和环境,帮助孩子发挥自身潜力,学会管理自己的症状,这对孩子的长期成长远比 “暂时控制症状” 更重要。

2025-08-27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