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皮肤病主要有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水痘、寻常疣等。此类皮肤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及黏膜病变,病毒入侵人体后在皮肤细胞内复制繁殖,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引发各种皮肤症状。若发现皮肤出现水疱、丘疹、赘生物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接受治疗。

1、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长期潜伏在神经节中,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被激活。发病时身体单侧皮肤出现簇集性水疱,沿神经走行呈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治疗常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抑制病毒复制;疼痛严重者可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缓解神经痛。
2、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多引起口唇周围等部位感染,Ⅱ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感染。症状表现为局部群集性小水疱,有灼热、刺痛感,易反复发作。治疗通常遵医嘱外用喷昔洛韦乳膏、阿昔洛韦乳膏,病情严重时需口服抗病毒药物,同时注意保持患处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3、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多见于儿童。病毒经呼吸道传播,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乏力,随后皮肤出现红色斑疹、丘疹,迅速发展为水疱,周围有红晕,伴有瘙痒。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按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口服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同时需隔离患者,防止传染他人。
4、寻常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引起,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以手部多见。表现为黄豆大小或更大的与皮肤颜色一致或偏棕褐色的丘疹,表面粗糙,质地坚硬。治疗方法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去除疣体,也可外用维A酸乳膏、氟尿嘧啶软膏促进疣体脱落,具体治疗需遵医嘱。
日常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洗衣物,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剃须刀等个人用品,减少病毒传播风险。保持皮肤清洁完整,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病毒扩散。治疗后按医嘱定期复查,观察病情恢复情况,若症状未缓解或出现新症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