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不完全等同于过敏,其包含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两类。出现皮肤不适患者需及时就医明确类型并治疗。

接触性皮炎存在两种不同致病机制,并非都由过敏导致。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由接触强刺激性物质引起,如强酸、强碱,这类物质直接损伤皮肤细胞,破坏皮肤屏障,引发炎症反应,任何人接触达到一定强度和时间都会发病,与个体的免疫系统敏感性无关。例如,未做好防护直接接触高浓度清洁剂,皮肤会迅速出现红斑、水疱等症状,这是化学物质对皮肤的直接刺激,而非过敏反应。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才属于过敏范畴。当皮肤接触某些具有致敏性的物质,如金属镍、化妆品中的特定香料后,这些物质会与皮肤内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再次接触相同物质时,免疫系统会识别抗原并启动免疫反应,释放炎症因子,导致皮肤出现瘙痒、红肿等症状。这种类型具有个体特异性,只有对特定物质过敏的人群才会发病,且发病存在一定潜伏期,不同于直接刺激引发的皮炎。
若患上接触性皮炎,首先要立即远离接触源,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减少刺激物或过敏原残留。避免搔抓患处,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轻度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或遵医嘱涂抹糖皮质激素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减轻炎症。若症状严重或出现感染,需及时就医。另外,日常注意观察接触的物品,记录可能引发症状的物质,避免再次接触。
2025-05-14浏览0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