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目前无法从体内彻底清除,但通过规范治疗,急性发作期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临床治愈;若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且反复发作,则难以实现根治。单纯疱疹病毒分为1型和2型,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病毒会潜伏在神经节中,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激活引发症状。

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急性发作期,通过医生的指导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DNA多聚酶的活性,阻碍病毒DNA合成,从而减轻病毒对细胞的损害。多数患者在用药后,皮肤黏膜上的簇集性水疱、疼痛等症状能在1-2周内逐渐消退,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尤其是免疫力正常、首次感染且及时接受治疗的患者,症状缓解更为明显,后续只要注意维护免疫健康,复发频率较低,则能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然而,由于单纯疱疹病毒具有潜伏特性,会长期潜伏在人体神经节内,目前尚无药物能将其完全清除。对于存在基础疾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病毒容易频繁复发。即便经过治疗症状消失,在劳累、发热、情绪波动等诱因下,病毒仍会再次激活,引发新一轮症状。这类患者难以实现根治,需要长期管理,甚至采用长期抑制疗法控制病情。
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以维持良好的免疫状态,降低病毒复发风险。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疱疹发作期,防止病毒传播。治疗后若症状反复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剂量。
2025-04-30浏览2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