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什么是昆虫性皮炎

昆虫性皮炎是指人体被昆虫叮咬或接触昆虫的毒液、毒毛、分泌物等,引发的皮肤炎症反应,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从病因来看,多种昆虫均可导致昆虫性皮炎。一方面,蚊虫、跳蚤、螨虫、蜱虫等叮咬人体时,会将唾液、毒液注入皮肤。这些注入的物质含有多种抗原成分,可引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炎症。例如蚊子叮咬后,其唾液中的抗凝血成分会引发局部皮肤的过敏反应。另一方面,某些昆虫如隐翅虫、毛虫等,即便未直接叮咬,人体接触其毒毛、毒液或分泌物也会致病。隐翅虫体内含有强酸性毒液,当虫体被拍打或压碎后,毒液接触皮肤,可引起皮肤损伤;而毛虫体表的毒毛带有刺激性物质,接触人体皮肤后可刺入皮肤,引发炎症。


昆虫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为叮咬或接触部位出现瘙痒、疼痛,这是由于昆虫的相关物质刺激皮肤内神经末梢所致。局部皮肤可出现红斑、丘疹、风团,严重时形成水疱、大疱,疱液多清亮,疱壁紧张。被不同昆虫叮咬或接触后,症状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如被蜜蜂叮咬后,局部除红肿外,还可能残留毒刺;隐翅虫皮炎多表现为条状、片状或点状的水肿性红斑、脓疱,伴有灼痛;螨虫叮咬常出现散在分布的红色丘疹,中央可见瘀点。此外,部分患者除局部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晕等全身症状,严重时甚至引发过敏性休克。


诊断昆虫性皮炎,主要依据明确的昆虫接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近期是否前往昆虫较多的环境、有无被昆虫叮咬或接触昆虫的经历,同时结合皮肤出现的瘙痒、红斑、水疱等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在一些不典型病例中,可能还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了解有无炎症反应,斑贴试验排查其他可能的过敏原等,以明确诊断。


针对昆虫性皮炎,治疗以减轻症状、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一般处理上,被昆虫叮咬或接触后,应尽快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患处,减少毒液、分泌物残留;局部冷敷有助于缓解红肿、疼痛。外用药物方面,可根据症状选用炉甘石洗剂止痒,糖皮质激素类药膏抗炎,如症状严重或伴有感染,可能需要口服抗组胺药物、抗生素等。


日常生活中,应做好预防昆虫性皮炎的措施。尽量避免前往草丛、树林等昆虫密集区域;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衣物、长裤,涂抹驱蚊剂;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晾晒被褥,减少螨虫滋生。若出现昆虫性皮炎症状,应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时,需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2025-05-14浏览0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