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毛细血管扩张性紫癜是过敏性紫癜吗

毛细血管扩张性紫癜是指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不是过敏性紫癜,二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可通过专业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1、发病机制: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外渗;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感染史,可能与细菌、病毒感染诱发免疫反应相关。而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渗出,引起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常见致敏因素包括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食物(鱼虾、蛋类)、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


2、临床表现: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小腿伸侧,也可累及大腿、臀部及前臂;典型表现为直径1-3cm的紫红色环状斑疹,边缘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呈辣椒粉样小点,中央逐渐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新旧皮损可同时存在,形成多环状或同心圆状,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轻微瘙痒 。过敏性紫癜则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皮肤表现为紫癜,多见于下肢和臀部,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可融合成片,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及坏死;此外,还可伴有关节肿痛(关节型)、腹痛、腹泻、便血(腹型)、蛋白尿、血尿(肾型)等其他系统症状。


3、实验室检查: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患者一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少数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多;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多正常。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功能及凝血相关指标多正常,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常规检查对肾型患者意义重大,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粪便潜血试验在腹型患者中可呈阳性。


对于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患者,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接受专业治疗。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禁忌辛辣刺激饮食,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果汁等。当出现特征性皮疹时,需要紧急至医院皮肤科就诊,积极治疗。

2025-05-14浏览0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