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样湿疹不是水痘,二者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疱疹样湿疹是在原有湿疹或特应性皮炎基础上,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引发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而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发疹性疾病。

疱疹样湿疹的发生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患者本身存在湿疹、特应性皮炎等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基础疾病;二是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破坏,病毒更容易侵入并在表皮和真皮内大量复制,引发炎症反应。而水痘的发病机制相对简单,健康人接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在局部淋巴结内复制,随后通过血液扩散至全身,引起皮肤及黏膜出现特征性水疱。两种疾病的病原体不同,发病所需的前提条件也有明显区别,导致其后续病程发展存在差异。
疱疹样湿疹多在原有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皮损区域出现密集的水疱、脓疱,疱液可呈脓性,疱壁较薄易破溃,形成糜烂面和结痂,可伴有高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病毒血症,甚至危及生命。病理检查可见表皮内多房性水疱,疱内有气球样变性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水痘则表现为向心性分布的皮疹,即躯干、头面部皮疹较多,四肢相对较少。皮疹发展迅速,依次经历斑疹、丘疹、水疱、结痂等阶段,同一部位可见不同时期的皮疹,疱液清亮,周围有红晕,瘙痒明显,一般无皮肤基础疾病,病理表现为棘层细胞气球样变性、多核巨细胞形成及核内包涵体。
疱疹样湿疹治疗以抗病毒为主,患者需系统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疱疹病毒药物,同时对局部皮损进行清创处理,外用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必要时进行创面湿敷。水痘的治疗则以对症处理为主,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缓解瘙痒,外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对于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建议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